高中语文《杜牧诗三首》课件1 粤教版.ppt

高中语文《杜牧诗三首》课件1 粤教版.ppt

ID:52555843

大小:22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4-10

高中语文《杜牧诗三首》课件1 粤教版.ppt_第1页
高中语文《杜牧诗三首》课件1 粤教版.ppt_第2页
高中语文《杜牧诗三首》课件1 粤教版.ppt_第3页
高中语文《杜牧诗三首》课件1 粤教版.ppt_第4页
高中语文《杜牧诗三首》课件1 粤教版.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杜牧诗三首》课件1 粤教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杜牧诗三首走进作者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和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杜牧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文宗大和时中进士后,曾为黄、池、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中书圣人等官。但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终未能施展抱负。咏史诗鉴赏步骤:A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B、诗人的观点?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C、诗人写作的目的?(述己志——知人;忧天下——明世)D、写作技巧?学习《题乌江亭》(15分钟)1、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吟咏了哪段历史?你从诗歌哪

2、些地方知道的?2:对项羽的选择,作者的态度是什么?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2分钟)——项羽乌江自刎。题目,江东子弟。——不是英雄所为。“包羞忍耻是男儿” 因为只有能“包羞忍耻”以图东山再起才是英雄所为。可惜的是项羽一直到死也不知总结教训,只是归于“时不利”,确实有愧于其“英雄”之名。2、  作者议论的依据是什么?3、  诗人写这一历史人物的目的何在?为什么会千古流传?(3分钟)——“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项羽刚愎自用的批评。诗人对历史事实作出了假设,表达了自己的批判、惋惜之意,亦有与项羽惺惺相惜之情。借古抒怀。此诗通过议论表达了一个人生哲理,即成就大事不可意气

3、用事,应能忍辱负重,不为一时失败所挫,其中说明了“败不馁”的道理,具有相当积极意义。题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肯:怎肯)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自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对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回答了杜枚的提问,说明楚霸王因为当时政治军事上的一系列错误才导致了军事上的失败,当时的处境已无回天之力。就算项羽回到江东,只怕也难以招集人马卷土重来。B、为什么三位诗人对项羽之死有如此不同的评价?A、李清照 王安石的观点是什么?杜枚乃世家子弟,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从

4、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杜枚早年仕途不顺,中年时历经磨难,所以,在他看来,只要以平常心看待胜败,“包羞忍辱”,总结失败的教训,必能“卷土重来”。(一家之言,也可有其他解释)王安石,他是宋朝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他担任宰相期间,推行新法,革新政治,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新法触动了贵族官僚和大地主的利益,他们联合起来反对新政,革新失败。在这种情况下,王安石产生了这种看法:形势逼人,就算重头再来,但因失败已成定局,无人支持,是无法转败为胜的。李清照则希望以王者的不屈,桀骜的霸气,来唤醒南宋帝王的尊严,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四、自主阅读《华清宫绝句》9分钟分四人小组按照以上步骤鉴

5、赏(5分钟)A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B、诗人的观点?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此诗以小见大,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统治者荒淫骄奢的生活的讽刺。C、诗人写作的目的?D、写作技巧?借古讽今。寄寓自己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语含讽刺。一切有责任感、有忧患意识的文人们在看待历史时,无不以深邃的目光、劲健而又流畅的笔调,将写景、抒情同怀古咏史紧密结合在一起,突出表现一种深沉的、盛衰兴亡的历史感慨。直到今天我们还常常用到这一方法。自读诗歌《早雁》,了解诗意,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然后思考下面问题。(1)问:哪个词奠定了全诗的基调?(2)问:雁为何“哀”?因为有胡人拉弓控弦射雁。(3)问:综

6、观全诗,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些流离失所的雁儿们持什么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请说出理由。(4)雁的“哀”在哪里表现出来?(5)诗人通过写早雁,目的是为了表达什么?通过学习这一首诗,我们可以知道,杜牧笔下的早雁是有寄托的。他表面上是写雁,实际上是写人,即把逃避回纥南侵的边地人民写作四散的早雁。这是象征的表现手法。全诗通过写边地人民的苦况,既有对人民的同情,又隐含着对朝廷未能抵抗强敌、安抚百姓的不满,表现了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小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