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成长小说的叙事模式及其历史语境

新潮成长小说的叙事模式及其历史语境

ID:5282588

大小:176.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7

新潮成长小说的叙事模式及其历史语境_第1页
新潮成长小说的叙事模式及其历史语境_第2页
新潮成长小说的叙事模式及其历史语境_第3页
新潮成长小说的叙事模式及其历史语境_第4页
资源描述:

《新潮成长小说的叙事模式及其历史语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①2004年9月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Sep.2004第25卷第5期INNERMONGOLIASOCIALSCIENCESVol.25№.5新潮成长小说的叙事模式及其历史语境田广文(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19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语境,以个体人的成长为题材的新潮成长小说成为一股突出的潮流。与传统成长小说相比,新潮成长小说的特异之处主要体现在其叙事模式上。“失乐园”叙事模式深刻体现了新潮成长小说的精神内涵,它与传统成长小说的教育模式之间的深层差异在于,后者是在以社会为本位的思潮背景下的结果,前者是在以个人为本位的

2、思潮中显现出来的形态。这两种模式递变的思潮原因,是从教育模式背后的人文理想主义转变为“失乐园”模式背后的非理性思潮,尤其是存在主义的思想语境。[关键词]新潮成长小说;教育模式“;失乐园”叙事模式[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5281(2004)0520073204在1980年代中期之前,社会、历史、国家、民族的宏大“成长小说”这一概念舶自西方。国外学者对此概念的解释叙事和意识形态话语是文学中的主流,个人自我的存在被各不相同,其中巴赫金的阐释是最为明晰的。巴赫金对此这些巨型话语遮蔽而长期缺席。1985年以后,对外来思潮的定义是“:这里主人公的

3、形象,不是静态的统一体,而是动的接纳达到了空前广泛的程度,叔本华、尼采的意志哲学、态的统一体。主人公本身、他的性格,在这一小说的公式中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尤其是以克成了变数。主人公本身的变化具有了情节意义;与此相关,尔凯郭尔、海德格尔、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思潮进入了中小说的情节也从根本上得到了再认识、再构建。时间进入国,这些非理性思潮第一次真正引导中国文学的触角向“个人的内部,进入人物形象本身,极大地改变了人物命运及生体的人”延伸。在“上帝死了”以后,个体人的现实处境、心活中一切因素所具有的意义。这一小说类型从最普遍涵义理状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聚焦。

4、人类的普遍处境是由其中[1](P.230)上说,可称为人的成长小说。”巴赫金在此定义中的个体反映出来的,这是对文学尤其是小说表达的基本认强调这类小说中主人公本身的“动态”变化体现在情节上,知。而个体人的最为丰富最有个性的方面是其不断走向成而且线性时间“进入人物形象本身”。结合他这一定义的归熟的成长历程。在中国,真正把人作为一个具有主体性的纳所基于的具体小说作品和当时的文学状况,我以为,他的个体,而非社会、历史、观念的文学阐释具象,是从1980年成长小说关注的是在线性时间中的变动的个人与社会的紧代中期以后开始的。因此,成长小说在新潮小说苑地中拥密关系。这一点可从巴赫金又将

5、之称为教育小说上得到印有一片蔚然丰茂之林就成为一个必然的结果。证。与此认识相似,国内有学者分析了美国成长小说,将其概括为“:描写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经历某个特别的事件一(往往是不幸的事件)或特别的遭遇后,突然产生顿悟,对人生、对社会、对自我的认识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最后脱去作为本质上是人学的文学,自然应该对“成长”进行细幼稚的胎骨,成熟深沉起来,完成了青少年走向成年的社会[2]致的发掘,于是诞生了成长小说。对成长小说这一概念的化过程。”总之,发现和接受现实世界的真相和规则,逐步定义众说纷纭,我们有必要对它进行一定的界定和廓清。调整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是此类可概之为传统成长小说

6、的共①[收稿日期]2004205215[作者简介]田广文,男,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02级博士生。73同主题。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这种成长小说的特点是主最为触目的印记,是以失乐园的叙事模式取代了传统成长要关心成长者与社会的关系,而对成长者的内在生命体验小说的教育型叙事模式。所以,我们可以从叙事模式的嬗关注不足。20世纪以来,文学将关注的重点深入到人的内变中辨析出新潮成长小说的本质特点。部表现上,以个人成长的丰富体验为题材来源的成长小说在成长小说中,个体的成长,其实也就是在个体最初的为“成长”一词增添了新的内涵。所以,在考察新潮成长小天真幻想破灭之后,于跋涉中寻

7、找精神皈依之所(包括信说之前,有必要对成长小说定义作一番新的补正。仰、价值观)的历程。在小说的成长主题中,这种寻找的结考察巴赫金所定义的传统成长小说的具体形态特点,果只能出现两种可能,一是精神家园终于找到,个人抵达了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成长小说叙写的是人与世界的关系,而真正意义上的成熟。这种情况多出现在传统的着眼于现实且其叙事的目的指向是社会性的,而对作为“成长”一词的境遇的教育式成长小说中,如歌德的《威廉·迈斯特》、杨沫主语———个体的人———在成长中的更为本体的、属于个人的《青春之歌》等,我将之称为成长小说的教育模式;一是精的存在状态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