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翻译目的论的阶段性发展.pdf

论翻译目的论的阶段性发展.pdf

ID:52923158

大小:145.82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31

论翻译目的论的阶段性发展.pdf_第1页
论翻译目的论的阶段性发展.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论翻译目的论的阶段性发展.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翻译目的论的阶段性发展李洁(常宁市宜阳学校湖南常宁421500)=摘要>对翻译目的论的研究源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它摈弃了独霸译坛的结构主义刻板模式,把翻译定义为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从译者的新视角来诠释翻译活动。本文回顾了翻译目的论研究的发展历程,比较了各种翻译目的论研究的异同,并系统明确地阐明了它的三个阶段性。=关键词>目的论连贯法则忠实法则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活跃在西方翻译舞台上的是奈达的对有目的的,因此翻译行为的实施也是为达到某种目的或目标,甚至等理论,它把翻译圈定在语言层次的范围之内,而且基本是面向源会在目标语境中产生结果和影响的,其特别之处是有一个源文

2、作文的。出于对这种翻译理论脱离现实状况的不满,20世纪七十年为行动的基础。由于文化及语言具有个体特性,作为文化、语言一代,翻译学家们开始转向更加注重功能和社会文化因素的翻译观,个组成部分的、由个体的人创作的文本也具有个体性,这种个体性提出了目的论。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行为,而行为都有目的,使得文本功能转移成为可能;而由于文化间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所以翻译要受目的的制约;译文好不好,要看它能否达到预定的目不可能将源文文本的所有因素都反映出来,这就使得文本转移成的。在此,本文将回顾目的论研究的发展历程,追本溯源,比较各为必要。文本如何转移,就要服从于翻译的预期目的

3、,这也是/目种目的论研究的异同,并揭示出它的三个阶段性。按照时间的先的论0的首要原则:翻译由译文文本的预期目的决定。在整个翻译后,大致可把目的论研究的发展分为/萌芽期0(1971-1977)、/发过程中,文本功能和文本接受者应处于优先地位,译者起重要作展期0(1978-1987)和/成熟期0(1988-至今)三个阶段。用。除/目的法则0外,目的论还有两个重要的法则/连贯法则0和1萌芽期:侧重于语言层面的早期目的论研究/忠实法则0。/连贯法则0是指必须符合语内连惯的标准(必须能20世纪七十年代,凯瑟琳娜#莱斯的研究正式揭开了早期对让读者理解,并在译语文化以及使用译

4、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目的论研究的序幕。研究成果为1971年她出版的5翻译批评的可/忠实法则0则指译文与源文间应存在语际连贯(这类似于传统翻能性与局限性6)一书和1977年出版的5文本类型、翻译功能和翻译学中的忠实于原文,但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则由译文目的和译者译评价6一书。书中,莱斯移植了德国心理学家卡尔#比勒有关语对原文的理解程度决定)。弗米尔的/目的论0允许一个文本根据言功能的观点,并进一步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翻译策略。不同的目的需要可以有多个不同的译本存在,并将翻译定义为在莱斯把源文的功能分为四种:信息型文本、表情型文本、运作一定的文化语境中进行的跨文化交际

5、,这相对于莱斯的翻译功能型文本和声音媒介文本。信息型文本是指向读者提供信息、知识模式又大大前进了一步。随后,霍尔兹#曼塔里采用交际学和行或观点等等的文本,比如工具书(词典或地图册等)。在翻译这类为学中的某些观点,进一步提出了/翻译行动0理论。曼塔里在弗文本时,莱斯认为译文应该以翻译源文的内容为主,尽量采用清米尔/目的论0的基础上,提出了客户、委托人等社会文化因素对翻楚、简明、逻辑性强的语言。表情型文本是旨在抒发作者感情等的译过程的影响,强调了译者的抉择和译文读者的情况,使得翻译理文本,比如诗。莱斯主张这类翻译应该以传达源文的艺术形式为论研究彻底摆脱了文本本身的局

6、限性。主,采取与源文创作方法同一的方法进行翻译。运作型文本是指3成熟期:对目的论的综合研究意在向读者发动号召或进行劝说的文本。翻译这类型文本时,莱1988年,诺德在5翻译的语篇分析6一文中继承了莱斯的/文斯认为译者应该以在译语读者中重现源文的号召效果为目的,并本分析0理论、曼塔里的/翻译行动0理论和弗米尔的/目的论0,提采用与之相应变动的翻译方法。声音媒介文本,即指电影、电视、出了更为详尽的/翻译语篇分析0模式。1997年,在5目的性行为6广播等等。在译这类文本时我们应采用补充的方法,也就是说除一书中,诺德全面系统地归纳了目的论的各种学术思想,着重论述翻译画面中

7、已有的台词外,还应根据情境和译语国家的特定情况了语篇的制作情景、传意功能和接受过程,并强调这三方面在培训进行一定程度的解释说明。莱斯的观点使翻译理论摆脱了传统的翻译人员的教学当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翻译首先由委托者发静态语言分析模式,这在翻译史上是一次伟大的进步,为目的论的起,他是启动传意过程并决定其发展方向的因素。委托者向译者诞生打下了基础。发布翻译指令,指令应说明预期的译文情景,即译文目的,预定的2发展期:关注社会文化因素的目的论研究对象、接受的时间地点、传意媒体等等。译者再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到了七十年代后期,目的论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1978年,实际上能否

8、依据某源文制作出委托人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