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pdf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pdf

ID:52936264

大小:176.47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2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pdf_第1页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pdf_第2页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医药导报2011年6月第30卷第6期·767··药学进展·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123卢水华,王琳,肖和平(1.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1508;2.解放军第85医院,上海200235;3.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200433)[摘要]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为3%~10%。肝损害频率高的药物有利福平、丙硫异烟胺、吡嗪酰胺、氨硫脲、对氨基水杨酸等;导致肝损害频率低的药物有异烟肼;基本不发生肝损害的药物有链霉素、卡那霉素、卷曲霉素、紫霉素、乙胺丁醇、环丝氨酸。药物性肝损害的治疗关键的是停用并防止重新给予引起肝损害的药物,早期清除和排泄体内药物,加强支持治疗,卧床休息,密切检测肝功能等指

2、标。应尽快确立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识别、诊断标准、分型标准及治疗规范。[关键词]抗结核药物;肝损害,药物性[中图分类号]R978.3;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781(2011)06-0767-03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是指抗结核药物经消化道和②胆汁淤积型:血清碱性磷酸酶≥2倍正常值上限,或静脉等途径进入人体而导致的肝脏损害。多数文献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2,又分为a.毛细胆道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在3%~10%,少数管型,患者有结合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文献报道发生率>10%。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经及时酶升高,丙氨

3、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微处理,预后一般较好,但其中仍有0.40%~1.50%的升高;b.肝毛细胆管型,患者有腹痛、发热,类似急性黄患者因为严重肝损害死亡。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疸性肝炎或胆道梗阻表现,还可有超敏反应,年龄较大降低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直接影响了结核病的防的患者易发生此类肝损害,代表药物有阿莫西林/克拉[1]治效果,应引起高度重视。维酸、大环内酯类抗生素。③混合型:临床及生化指标1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的频率介于肝细胞损伤型与胆汁淤积型之间,患者同样也可各种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的频率不同。日本的有超敏反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在2~5统计肝损害频率高的药物有

4、利福平、丙硫异烟胺、吡嗪之间,肝组织学提示肉芽肿生成。[5]酰胺、氨硫脲、对氨基水杨酸等;肝损害频率低的药物ANDRADE等研究表明,人白细胞抗原Ⅱ基因[6]有异烟肼;基本不发生肝损害的药物有链霉素、卡那霉型影响药物性肝损害的类型。王晓丽等的研究显素、卷曲霉素、紫霉素、乙胺丁醇、环丝氨酸。WHO推示,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中,肝细胞型占25%,胆汁荐的标准短程化疗方案中,联用利福平、异烟肼对肝损淤积型占35%,混合型占40%。害等不良反应有协同效应[2],异烟肼+利福平+吡嗪3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机制[3]抗结核药物的肝毒性的机制各不相同,且尚未完酰胺三联用药可增加肝损害的发生风险。2抗

5、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分型全明确。可能的机制包括代谢产物调节毒性、超敏反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其中急应/自身免疫及调节内皮病变作用,胆汁分泌受阻、小性肝损害占绝大多数,按国际药物性肝损害RUCAM胆管的自身免疫性破坏,脂蛋白分泌减少,脂肪酸线粒评分分型标准[4]分为3型。①肝细胞损害型:血清丙体β氧化受阻,溶酶体磷酸酶阻滞,动脉缺损引起胆氨酸氨基转移酶≥2倍正常值上限,且丙氨酸氨基转管缺血,肝星状细胞激活等。总体而论,药物肝损害的移酶/碱性磷酸酶≥5,临床表现不典型,黄疸不明显,机制包括药物对肝脏的毒性损害、机体对药物的特异可伴过敏症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为其主要特征。质方面两个

6、方面。药物对肝脏的损害包括直接损害和间接损害。直[收稿日期]2010-05-11[修回日期]2011-02-22接损害的药物多属于原浆毒性,对肝细胞及细胞器无[作者简介]卢水华(1966-),男,湖北天门人,主任医选择性;间接损害包括免疫介导性肝损害、线粒体失师,硕士生导师,硕士,从事肺部感染性疾病及结核病研究。电话:021-37990333-2380,E-mail:tubercle@shaphc.org。能、肝星状细胞、巨噬细胞放大药物肝毒性作用等机[通讯作者]肖和平,男,主任医师,教授,主要从事结核制。机体对药物的特异质反应是由于机体个体差异而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研究。非用药不当造成的

7、药物反应过程,是由于一连串的偶·768·HeraldofMedicineVol.30No.6June2011然事件造成的,即“多点攻击(multihit)”。特异质反应蛋白、总胆汁酸、直接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是影响预的发生包括了遗传性因素和获得性因素,遗传性因素后的因素。血清清蛋白值越低,总胆汁酸、直接胆红[6]是由于遗传基因差异使得某些个体肝脏药酶系统与众素、凝血酶原时间值越高则预后可能越差。不同,呈现药物代谢的个体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