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作文纵横谈2.doc

下水作文纵横谈2.doc

ID:53087125

大小:35.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4-01

下水作文纵横谈2.doc_第1页
下水作文纵横谈2.doc_第2页
下水作文纵横谈2.doc_第3页
下水作文纵横谈2.doc_第4页
下水作文纵横谈2.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下水作文纵横谈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研究成果参评材料学科语文类别论文课题“下水作文”纵横谈姓名罗万春单位无为县无城中心校2006年6月5日11“下水作文”纵横谈摘要:教师坚持写“下水作文”,有利于建立师生平等关系,有利于学生领悟写作知识,可以让学生看到老师写作的过程,领会构思修改作文的方法。关键词:“下水”平等领悟过程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本人对“下水作文”情有独钟,获益匪浅。但据我了解,现在坚持写“下水作文”的语文老师并不多,所以这里不揣鄙陋,说说“下水作文”的功用,以期引起广大同行的共鸣。随感而谈,个人管见,但绝对原味,敬请行家指正。一、“下水作文”——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桥梁教师坚持写“下水作文”可以缩

2、短直至弥合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老师亲身体验写作文的甘苦,能从思想源头上了解学生、体谅学生,从而养成与学生共呼吸的习惯,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语文课才能真正做到师生平等互动。前几年我班一位英语老师报名参加了无为三中的招聘考试。这件事在学生中引起不小的波动,我就借机要求学生以这件事为内容写篇作文。本以为学生有材料,有感想,可以写出好文章来,但结果不理想。于是我主动“下水”,写作过程中我才体会到其中布局谋篇的艰难,几易其稿,多次修改才完成《缘分》(全文见附一)一文。通过这次“下水”的体验我感到与学生的心相通了,我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也更贴近

3、学生了。再说学生看到老师和自己一道为“对付”11作文题而绞尽脑汁,油然而生一种“同一战壕战友”的感情,学生们也就能找到与老师平等的感觉。总是学生写老师改,老师批评过后学生再写,再给老师批评……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老师高高在上,嘴巴永远比学生大,久而久之老师站到学生的对立面,导致学生“怕”作文,也“怕”语文老师,学生哪有兴趣和心情学习写作呢。另外,学生见到老师作文中的精彩表达,对老师顿生敬佩之情,也是有益无害。我们都知道学生亲其师,敬其师,就会信其道,老师教学就会得心应手。而语文老师有写“下水作文”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弃之可惜,何乐不为!我曾在教完《永恒的失眠》一课后,布置了一道练

4、习:仿课文以马致远写《天净沙·秋思》的过程为内容,写一篇作文。一开始学生们叫难,我也不知如何劝勉,后来想想干脆我也来写吧。学生们看到我与他们“有难同当”渐渐安静下来。下课之前我宣读我了的作文:《路迢迢》(全文见附二),学生们听完后热烈鼓掌,在敬佩我的同时也增强了写作的信心,他们纷纷要求重写自己的作文,有的还说要和我一比高低,师生关系之融洽无法言表。所以,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们不能光在“岸上”吆喝,应该“跳下水”,与学生共浮沉,架起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二、“下水作文”——传授写作知识的“点金棒”学生怕写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东西可写,无米作炊。事实上学生的生活并非无话可

5、说。很多年以前,一次期末考试的作文题为:“校园冬晨”,当时正是冬天的早晨,学生抬眼就能看到校园,但没有学生写自己的校园,因为当时学校很“破烂”11,学生认为不能写,于是纷纷写自己进城,看到的美丽的学校。可见学生不是没事可写而是觉得自己遇到的事不值得一写,或者说写不出好的主题。造成这种现象,除了学生们不善于观察生活,更主要的原因是学生们不会提炼生活,有材料不会立意,没有好的立意也就找不到材料,恶性循环。但我们当老师的想方设法讲解选材与立意的关系,收效甚微,有时还会让学生陷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惑中。“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写作文需要学生有“意会”的能力,有灵性感悟。在这方

6、面,教师的“下水作文”往往能“点铁成金”,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因为老师的“下水作文”是学生们能接触到的最好的“伙伴语言”,内容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联想。语言上也接近学生的平常用语,学生模仿学习也容易上手。许多写作理论知识通过“下水作文”能让学生意会领悟,而且这种知识一旦领会便终身不忘。学生与父母从小生活在一起,和老师、同学天天相处,但写起父母、老师、同学来总是干巴巴的,写不出感情。亲情友情都无法感受,不能表达,作文当然无话可写。而怎样克服这些缺点呢?任老师怎么“比划”学生也听不透彻。于是我在学生作文中收集一些素材,写成作文,让学生们品评,从而打开他们的思路,激活他们

7、的情感。比如《夕阳》(全文见附三)写好后,我先是声情并茂地朗读一遍,学生们听罢,深有感触,唏嘘不已。然后再将全文印发给每个学生,让他们批评,最后交流总结。《夕阳》中的“奶奶”在农村几乎家家皆有,学生很熟悉,文中的思想感情立即触动了他们。在此基础上我再谈怎样立意选材:这样的“奶奶”生在旧社会,长在“共产风”,经历“11文化大革命”,投身改革开放,现在老了留守家园,做田带孙子,一生辛苦,一生奉献,令人景仰!我首先从这个高度立意,头脑里酝酿了浓厚的敬佩之情,然后下笔则文如泉涌,事例、场景俯拾皆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