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顺应论角度看英汉语言的模糊翻译.pdf

从顺应论角度看英汉语言的模糊翻译.pdf

ID:53273645

大小:284.36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7

从顺应论角度看英汉语言的模糊翻译.pdf_第1页
从顺应论角度看英汉语言的模糊翻译.pdf_第2页
从顺应论角度看英汉语言的模糊翻译.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从顺应论角度看英汉语言的模糊翻译.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26卷第3期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1.26No.32013年3月JournalofChangchtm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Mltr.2013从顺应论角度看英汉语言的模糊翻译刘金萍,李朝,贺建华(1.宿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宿州,234000;2.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12)[摘要]从语言顺应性论述了英汉语言的模糊翻译。译者不仅要翻译出原文的语言结构,更主要的是通过模糊翻译使译语传递出原语所包含的文化风情、异国风俗。“精确”不是评价翻译的唯

2、一标准。译者在理解原文意义的基础上要根据不同的群体要求,顺应不同的心理期待及文化习俗,对语言作出适当的调整。提出译者应通过顺应语境、顺应语言结构,顺应语言动态变化及顺应读者的意识形态对语言在灵活性的基础上作出选择,要做到使译文符合译入语读者的心理期望,符合当时的社会规约及风俗习惯。[关键词]模糊;翻译;语境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意识形态顺应[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n[基金项目]宿州学院质量工程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堂语码转换现状及对策研究”(SzxYJY×b1201253);宿州学院硕士科研启动基金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大学生英语学

3、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201OySS14)[作者简介]刘金萍(1981一),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学及英语教育。语言顺应理论(TheTheoryofLinguisticAdaptation)在正确与否的问题,只有使用恰当与否的情况;顺应性指语是由比利时国际语用学学会会长维尔索伦(J.Verschueren)言使用者能从可供选择的不同语言项目中作出灵活的选择,1999年在其著作UnderstandingPragmatics《语用学新解》中从而尽量满足交际的需要。提出的。维尔索伦认为语言研究是一种综观的、动态的研二、语言的模糊

4、性究,这一观念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语言静止论。语言研究与认知、社会及文化三方面紧密结合,语言使用实际上是依据“模糊”一词最早用于数学、计算机等学科,用来指那些不同的语言结构、语境对语言的选择的结果。语言顺应论是具有不确定性因素的事物。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加语言学、尤其是语用学研究进程中的一大突破,为语言研究州大学教授查德(LA.Zadeh),他在《信息与控制》上发表了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翻译实践本身就是语言转换,是语《模糊集》一文。自此以后,模糊理论广泛应用于多种学科。言的实际运用,是语言的“再创造”。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也应随着语言学向纵深方向研究的深入,尤

5、其是对其本质有了新该遵循语言顺应,切实考虑译入语读者的心理接受程度、语的发现,人们发现不仅外界事物本身具有模糊性,语言本身境及自身的活动目的,使译文不仅能够传达出原文的语言特也是模糊的。由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语言的模糊性进行了色,同时也要使译文传递出异国的文化风情、异域风俗。研究探讨,模糊语言学也渐渐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率先将模糊理论引入中国的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伍铁平教授。他一、语言顺应论关于模糊语言学的两篇代表作是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外国语言顺应论强调“语言即选择”,语言要与交际目的、交语》刊登的《模糊语言初探》和《模糊语言再探》。随之,随着际场及交际对象保

6、持一致。维尔索伦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翻译学的发展,尤其是翻译与语言学的结合研究,模糊理论就是对语言不断选择的过程,选择的原因可能是有意识的有慢慢应用到了翻译研究当中,模糊性对翻译实践同样具有指可能是无意识的,可能是由于语言内或语言外因素引起的,导意义。并且选择的范围涉及到的各个语言单位,如语音、词汇、句由于“模糊”一词本身的模糊性,国内外学者根据自己的法,甚至是整个语篇。语言的选择是由语言的三大特性决定研究并结合自己的理解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但笔者认为最的: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顺应性具有代表性的应属美国著名的数学

7、家、哲学家皮尔斯的论(adaptability)。”变异性指语言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述。作为语义哲学的奠基人,皮尔斯认为“当事物出现几种能性。这一特性体现在语言的历时和共时两方面。我们不可能状态时,尽管说话者对这些状态进行了仔细的考虑,实能单纯的从语言的历时性来对语言变异进行研究,词[的多际上仍不能确定是把这些状态排除在某命题之外还是归属义性就要求语言使用者从语言共时对语言进行选择。语言于这个命题,这时候,这个命题就是模糊的”。。可供选择的范畴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具有动态三、翻译顺应性研究综述特征;商讨性指语言选择不是机械地严格按照规则,或固定地按

8、照形式一功能关系作出,而是在高度灵活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