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活动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活动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ID:5344332

大小:131.03 KB

页数:1页

时间:2017-12-08

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活动设计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活动设计的实践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活动设计的实践与思考213331江苏省溧阳市戴埠高级中学江苏常州杨秋云本文对我们教学实践中几个较为成功的探究活动案例进行要急于收敛和集中。了介绍,并把一些不很成熟的思考赘述于后,以期抛砖引玉。在热火朝天的学生探究活动中,教师决不能游离于活动之1、精心设计探究活动,积极摸索设计策略外,应积极参加到各小组的活动中,当好学生探究活动的‘‘催1.1“概念”探究活动设计——离子键的形成和电子式的书化剂”。但应注意,不到必要的时候,教师不应给学生提供信写规则息和暗示。另外,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对于个别积极性不够“离子键”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2、化学②高的学生要及时鼓励,使他们能尽快融入小组的探究活动之中。专题1第二单元第一课时,从学生熟悉的氯化钠引入,帮助学1.3“实验”探究活动设计——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生认识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原子问能形成典型的离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子键,并学习应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的形成以及表示离子化合化学②专题2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物。电子式的学习,不仅是技能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使学生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形成条件形成感性认识。运用中加深对离子键理论的理解。据此,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两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其

3、魅力所个主要的探究活动。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学中1.1,1活动之一——探究离子键的形成实验探究活动较之概念探究活动、操作探究活动,更容易激发学教师演示钠在氯气中的燃烧,创设具体生动的实验情景,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设计了以下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感悟学生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产生探究现象背后机理的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冲动。实验1: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分别通过导线与灵敏电流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运用“原子稳定结构”观计的两个接线柱相连,然后平行地插入一个苹

4、果中,电流计的念,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将讨论结果填入下表,初步培养指针发生偏转,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的探究习惯。实验2: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原子结构示意图通过什么途径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杯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锌片表面有大量气泡逸出,铜片表面无明显现象)。达到稳定结构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实验8: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Na杯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现象同实验2)。C1实验4:再用导线把实验3中的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锌片表面仍有气泡逸出,但区别于实验3,教师组织各小组代表交流,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动态演

5、示氯铜片表面有大量气泡逸出)。化钠形成的微观过程,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初步形成离子键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讨论,提出假设:锌片失去的的概念,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电子大部分沿导线移动到铜片表面,被铜片表面的氢离子获得教师设疑,自然过渡到探究活动2: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从而生成氢气分子。该过程中电子定向移动即产生了电流,引示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显然比较麻烦,那么,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有没有较为方便的方法?(引出电子式的概念)实验5:在导线中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观察并记录实1.1.2活动之二—一探究电子式的书写规则验现象(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即电路

6、中确实产生了电流)。教师组织学生仔细观察以下示例,归纳电子式的书写规则。上面的假设得到验证,学生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各抒己见,在广泛讨论的此时,教师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在以上系列探究实验形成基础上,概括归纳电子式的书写规则。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形成条件上升到教师组织各小组交流学习成果,投影小结书写电子式的规理性认识,成功地突破了学生思维的障碍。则,帮助学生掌握电子式书写的基本规范。2.反思探究活动,提升探究水平腰子离子离子化台物新课程新理念,虽没有现成的经验借鉴,但摸着石头过河,Na·Na给我们的实践提供了十分广阔

7、的发挥的空间,使我们对探究活动:cI·[:西.]一[:嚣.]一的设计多了些理性的思考,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最大的收获。●●2.1确实需要探究时再探究-M兽M科学探究是一种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但:●●[:嚣.]+[:嚣.]一显然不是唯一的方式。所有的科学知识都只用一种方式来教,B●r●·.]一从学习活动角度观察是枯燥乏味的,从学习质量上来测量是低效的,因此,有效的学习要依靠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选1.2“操作”探究活动设计——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择哪种教学方法,关键看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切忌每一堂课都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是苏教版普通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