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doc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doc

ID:53694917

大小:6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6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doc_第1页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doc_第2页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doc_第3页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doc_第4页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长坪小学张雨顺培养学生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课本的示范作用,知识的迁程作用,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课堂优化,才能捉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是对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耍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一、做好课前准备充分,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

2、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那么,科学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体现在那些方面呢?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即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应该合理得安排五一节课的信息量。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要进行区分,由于不同级的思维发展水平不一样,因此相应的教学进度也要区别对待。其次,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区分,这样能够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二、将科学性和新颖性融入课堂教学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我们知道数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它更是一个种情感过程。对于

3、这种情感教学我们耍注意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把微笑带进课堂,为学生能力培养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小学生年龄小,情绪易受暗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师生的情感交流,影响学生的认识活动。所以教师要发口内心地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感染学生,为他们学习能力培养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其次,对学生一视同仁,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在教学屮要而向全体学生,而不是而向“尖子”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地应付考试。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如对差生加强双基训练,补缺补漏,对好生根据能力加深练习的深度和广

4、度。2、巧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兴趣。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快的意境,提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前,可安排这样的情境:小明、小华两人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向出发,小明每分钟彳亍80米,小华每分钟行70米,5分钟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请问该如何表示呢?同学们会感到很有趣,并急于想了解,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学生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也就是说,将数学“生活化”。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

5、知识和技能,也能把数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当然,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也要注意给学宀独立思考的吋间,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好问题,激发思维,针对学生思考中的问题给以有的放矢的指导。3、在课堂教学中,巧设练习,训练思维。习题练习是知识的延续,深化和运用,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方法,也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垂要手段。为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通常不是唯一的,从不同方向合理设想所需的条件,可以展开学生思路,例如,讲完应用题:“一个发电厂原有煤2500吨,用去3/5,还剩多少吨?”之后,我设计这样的练习,设想条件:

6、一个电厂有煤2500吨,笫一次用去它的3/5,第二次用去它的1/5O还剩多少吨?此外,讲完了比的意义后,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数量的理解,弄清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与区别,让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这样设计练习:提出不同问题;六一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5:4,那么,女生和男生人数的比是():Oo进行以上两种训练,学生积极性很高,老师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都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能分享成功的快乐,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又发展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实际操作,开发智力。小学数学教学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这就是要求教师坚持启发式。一位教育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一切真

7、理都要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简单传递给他。教学中遇到这样一道题:“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剪去1/2米,第二根剪去它的1/2,哪根绳子剩下的长?”这道是一出,同学们答案不一,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我没有急于讲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分组讨论,把学生分为三组,把两根都是1米的绳子给第一组,把两根同样长大于1米的绳子人第二组,两根同样长小于1米的绳子给第三组,让学生动手测量,要求:1、量一量,2、算一算、3、议一议。学生手脑并用,讨论气氛活跃,讨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