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宓学术讨论会综述-论文.pdf

吴宓学术讨论会综述-论文.pdf

ID:53767864

大小:199.3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5

吴宓学术讨论会综述-论文.pdf_第1页
吴宓学术讨论会综述-论文.pdf_第2页
吴宓学术讨论会综述-论文.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吴宓学术讨论会综述-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9年第0期吴亦学术讨论会综述周涤。昊必先生诞辰9周年5纪念大会臀学术讨论会99。年月97日至日2在西安举行、、、、、,来自北京四川甘肃青州河北湖南和陕西的名代0表在研讨中一致认为,,、、昊必先生作为中国文化名人不仅是爱国主义者而且是学贯中西的专家教育家诗。、,,、,人纪念吴亦研究吴亦对于促进我国文化建没振兴中华振兴陕西实现四个现,。代化及促进祖国统一事业均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吴亦生平及学术成就李赋宁(北京大学)、黄世坦(西安外国语学院)、马富明(径阳县政协)分别以、、、纪念近代我国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诗人学者教育

2、家和中国比较文学研究者的先,。驱吴必为题作了发言介绍并评述了他的生平与学术成就和影响吴亦(18941978)、。。。—又名玉衡陀曼字雨生(雨僧)陕西省径阳县人1911年考入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1917年赴美研习西洋文学师从新人文主义大师白璧德教授获硕士学位1921年学成,、、、、、、回国任教于东南大学东北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燕京大学成都友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等新中国建立后长期任教于西南师大文革中倍受摧残与迫。。。,。害1976年冬回陕后两年病逝于故乡又次年其冤案得到平反昭雪吴必终生从事。,中外文学的研究以比较文学而言是我国第一个在高等院

3、校开设比较文学课程和运用;,其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国文学的先驱者和开拓者吴必一生与红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对,,,《红楼梦》的研究造诣精深饮誉中外是最早将《红楼梦》介绍到国外的权威学者,,、、、在国内红学界与胡适之周汝昌等交相辉映,吴必又是《陕之一蔡元培俞平伯,、西杂志》和《学衡》的主编;吴必在主持清华国学研究院时特意聘请了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洛赵元任等为导师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知名的专家和教授其中有冯至吕、、、、、、、、、、淑湘王力李健吾季羡林张骏祥曹禺钱钟书许国璋贺麟杨绛李赋宁。杨周翰等等吴毖与《学衡》杂志,“”,,苏光文(西南师大)提出剖析学衡时代的吴

4、亦即可认识吴必全人之大半、,即可窥视本世纪初叶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心态人生选择与社会选择之一斑并认为吴必、,;在其时代所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矢志不渝的志向实属难能可肖吴必在其时代、,。所养成的光明磊落仁心侠骨之品格及其治学之态度为世俗表率与后学所敬佩王泉根“、、、”(西南师大)详细述评了旨在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和的以文史哲学,术论文为主体并兼有文学创(译)作的综合性文化研究期刊之《学衡》的办刊始宋及全。,,》“”藐就《学衡内容而言除去措击新文化而张皇旧学问理应受到批评指责外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与古代文学引介西方文化与西方文学开展中西比较文学研

5、究也是。其主要内容的主要方面学贯中西文博古今,,徐葆耕<清华大学)认为纵观吴必一生为民族文化复兴而呕心沥血的历史特别“”,是在文革的险恶环境中不畏抛出自己的头颅捍卫民族文化精魂的气慨确乎与荷马。“史诗中特洛伊城的英勇保卫者海克多神似诗人常有的那种为全人类受苦受难的耶稣”,“”,,气质同秦人认真执着的风格相结合构成昊必文化个性的基础是理解他全部。,“”人生的钥匙同时还应看到吴亦力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注入新来之俊思而创造东。,。方文艺复兴的努力在思想观念上同时代之间的错位是吴必之悲剧的根本所在但作,。为主编和教授吴毖毕竟在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斗争中做了大量的启蒙工

6、作郭兰芳(北,,,京大学)认为吴必虽然维护传统文化但他并不排斥西方文化的引入而他所反对的、。,只是新文化运动者所鼓吹的西方文化中无价值的不适合中国需要的东西进一步讲,,,他之反对新文化运动并不是顽固守旧他反复强调的只是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中。,国还必须朝着向中西文化真正的融合这一目标迈进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以传统的精华为基础。在当时激烈反传统的思潮下,他独能指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密切关系,实,。为难能可肯吴必的文化观确具有重新估价和深思的价值张立平(清华大学)也认,,。:为吴必的中西文化观可以用八个字来说会通中西融铸新旧他的文化观是建立在。,,理性的深思熟

7、虑之上而不是单纯的感情用事有人说他表面上很西化骨子里很传统。。这话只说对了百分之五十无论是表面还是骨子里他都是既传统又西化他的独特之处,,,在于打破旧新中西的界限以世界性的眼光从中国文化走向西方文化又从西方文化,:“,”“反观中国文化从而使他写出了这两句诗东西有圣人此心此理同以及得出东,。”西文化殊途同归的论断吴必的历史作用就在于他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出发重新估价,了传统文化的价值他看到了文化的民族性吸收西方文化时要注意那些契合中国文。,—,化而又有独特价值的东西自然吴必没有看到文化的时代性因此他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同时他也没有重视中国当时的社会情况

8、因此他把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介绍到中国来就有点不合时宜了。吴穿与《红楼梦》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