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善存仁,以爱育爱.doc

积善存仁,以爱育爱.doc

ID:53843542

大小:23.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8

上传者:U-4550
积善存仁,以爱育爱.doc_第1页
积善存仁,以爱育爱.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积善存仁,以爱育爱.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积善存仁,以爱育爱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核心理念——儒家“仁爱”思想,在传承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充实,并深深地融入了国人的血脉之中。面对变革的时代、膨胀的信息和浮华的社会,人们淡了规矩,弃了品性,丢了原则,人情冷漠、亲情淡薄,究其原因很多,但“仁爱”思想的严重缺失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卢梭说:“树木的生长依赖培育,人类的成长依赖教育。”我们的教育对象——独生子女,其特殊的生存状态及其衍生的一系列问题,让我们倍感忧虑。如何才能破除困局,培养儿童的仁爱之心呢?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结合小学学校教育的特点,以“知礼、关爱、同情、友善”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施以“仁爱”教育。目标具体分述如下:一、知礼:礼是指人们在社交、日常生活、公务生活等方面所要遵守的宽厚和体谅准则。一个不礼的人如何能成为谦谦君子?一个为世俗名利所包围的人又如何能成为大写的人?中国是礼仪之邦,“不学礼,不知礼,无以立。”(《论语》),知书达理才能知礼,才能立身于社会,才能“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礼是一个人的知识、历练、教养的综合表现,是一个人道德修养和各种人伦关系的基础。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心智发育不成熟,对他们施教,必须要结合学校教育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新活动的载体,加强体验教育,使礼仪教育深入人心,沁人心脾。如开展孝敬父母、感谢师恩的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等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知书达理,明礼诚信,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二、关爱:关爱就是关心、爱护。关爱别人就是关爱自己,因为关爱别人是我们得到别人关爱的前提。我们需要别人的关爱,别人同样需要我们的关爱。被人关爱是一种美好享受,关爱他人是一种高尚品德。只要你细心观察,在我们身边,关爱无处不在。“只要人人都付出一份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明天。”关爱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只有懂得关爱的才会享受生活、享受阳光、享受快乐。目前在校的小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父母长辈为他做任何事都是应该的,他们大多自私自利、自以为是,不合群,只知被关爱,却不知去关爱父母,遑论他人。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加强家校联系,联合开展“我是家庭小主人”活动,让其体验做父母的辛苦,培养自理能力,在家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能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能够主动关心照顾劳累或生病的父母,逐步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三、同情:同情,即“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圣经罗马书》)。有同情心的人一定会拥有一颗怜恤的心。“要做一个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的起码目标。学校教育就要由此入手”(苏霍姆林斯基语)。而薄情会产生冷漠,冷漠会产生自私自利,自私自利的人会变得冷酷无情。为了防止薄情的滋生,我们要着力培养孩子们的同情之心、怜恤之心,使他们学会真诚地关心他人,怜惜一切有生之物,如树木、花草、禽鸟、动物。这种关心能磨炼孩子们真挚的同情心,激发他们做好事的愿望,从而把同情之心润泽到孩子心灵的深处。在小学阶段,由于孩子的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来展教育,如将摔倒的伙伴扶起来,当别的同学学习上、生活上遇到困难时能给予帮助;力所能及地帮助残疾人;将自己省吃俭用集攥起来的零花钱捐助给家境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爱心捐助活动,或为贫困地区的小伙伴捐助图书和玩具、衣服等。四、友善: 友善是指朋友间的亲近和睦。为了从童年起就培养其与人为善的情感,让儿童学会和睦相处,真诚以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施教的过程中,可以对目标进行分解、分层,细化成可操作的细则。如低年级教育学生不和同学争吵,不骂人,不打架;能够与同伴分享物品,与同伴愉快相处。中高年级,针对自己不小心冒犯别人时,要及时、真诚地向对方道歉,当别人不小心冒犯自己,也要要学会宽容、谅解别人。仁爱教育的过程就是把祖国博大的传统文化精髓和祟高的民族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促使受教育者从实践层面上努力去践行,从道德上不断去提高。“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聚细流,无以成江河。”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隧道,拂去千古的尘埃,寻找“仁爱”的净土,逐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去追求美好的理想,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