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常规.doc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常规.doc

ID:54055702

大小:2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12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常规.doc_第1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常规.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常规.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常规 品德与社会是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品德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基础课程,是小学德育的主渠道之一,为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起着奠基作用。     一、备课     1.通读一学期的教材内容,准确掌握教材的科学体系、教育价值,明确总体要求,制定好学期授课计划,注意与学校德育的整合。     2.掌握各单元(课)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作用、目的、要求以及与前后单元(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单元教学目标明确,并合理地分配在

2、各课的教学中。     3.教师在课前要了解学生实际,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制订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具有针对性。教学目标的落实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要处理好预设目标与生成性目标的关系。     4.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教材,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要注意发掘和运用身边鲜活的、与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与生活问题作为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内容。特别要重视突出民族精神、生命意识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方面的教育。选用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典型性和可

3、接受性。     5.教师要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教案详略适度,教学步骤清楚,教学活动设计精心。二、上课     1.教师在上课时重在关注学生,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状况灵活实施预设的教案,正确及时应对突发情况,以保证学生学有所得,使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2.教师在上课时引导学生把接受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及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结合起来,达到多感官活动、发展多元智能、促进道德内化。     3.充分发挥

4、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实践、体验、感悟,与学生平等交流并认真做好点拨,作必要的补充、修正、归纳和提升,使学生在原有的认识水平上有所发展。     4.要注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恰当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要指导学生合理运用现代媒体正确地收集、处理信息。     5.要专时专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时间必须保证,不得随停课或移作他用。三、作业与评价     1.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作业,根据

5、教学需要布置相应的课外阅读、观察、采访、调查、实验等实践性、生活化的作业。作业形式尽可能生动活泼,引发学生兴趣,作业要适量,以免加重学生负担。对学生作业完成状况要给予评定。     2.教师在每堂课后应及时了解教学效果,认真进行反思,写出教后感。通过自我评价、自我诊断,总结成功与不足,寻找问题与对策,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3.要突出评价的教育和激励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及时加以鼓励,不断引导他们进步。讲求评价的过程性和发展性,做到评价的多元化和

6、多渠道。评价的标准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要把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家长评价与社会评价结合起来;评价采用观察记录、活动记录、调查报告、竞赛评比、成果展示以及设立成长档案等手段。在中高年级也可采用书面考查方式。还可以与学校的操行评定、少先队的争章活动结合起来进行。四、教研常规     1.要加强校本教研的针对性、系列性和持续性,每学期教研活动不少于6次。教师要认真参加市、区级的每次教研活动;积极投入到教学课题研究的活动中。重视集体备课,每学期进行2次以上的集体备课活

7、动,逐步形成个人研究与集体研讨相结合的备课制度。     2.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基础课程,对任课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每位任课教师都要加强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进修,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