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替沙星治疗淋病合并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观察

加替沙星治疗淋病合并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观察

ID:5421270

大小:117.7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10

加替沙星治疗淋病合并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观察_第1页
加替沙星治疗淋病合并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观察_第2页
加替沙星治疗淋病合并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加替沙星治疗淋病合并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第26卷第4期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Vo1.26No.42005年8月JournalofJinanUniversity(MedicineEdition)Aug.2005加替沙星治疗淋病合并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观察施军,蔡小嫦,谢明,易敏,丛林,伍斌(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广东广州510630)[摘要]目的:评价加替沙星治疗单纯性淋病合并沙眼衣原体和(或)解脲支原体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病例总数72例,随机分为加替沙星组和对照组。加替沙星组35例,加

2、替沙星片400mg,口服,每日1次,疗程l0d;对照组37例,头孢曲松250mg,一次肌注,多西环素100mg,口服,一日2次。疗程10d。结果:加替沙星组和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1.4%、91.9%,临床痊愈率分别为85.7%、83.8%;淋球菌(NG)清除率分别为100%、97.3%,沙眼衣原体(CI’)阴转率分别为94.1%、88.9%,解脲支原体(UU)清除率分别为84.6%、82.1%,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71%、24.32%(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3、:加替沙星治疗单纯性淋病合并沙眼衣原体和(或)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常规治疗方案相比,疗效相近,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关键词]加替沙星;头孢曲松;多西环素;淋病;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中图分类号]R75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9965(2005)04—0567—03单纯性淋病合并沙眼衣原体和(或)解脲支原体感染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常规治疗方案是单剂量头孢曲松肌注并口服多西环素10d。加替沙星是喹诺酮类新药,对淋球菌、衣原体及支原体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为评价加替沙星治疗单纯性淋病合并感染的疗效和安全

4、性,于2004年1月至2004年8月采用加替沙星与常规方案进行了随机I临床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l材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72例均为我院皮肤性病专科门诊病人。入选标准:①年龄为l8~60岁的性病专科门诊患者;②临床初诊为无合并症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患者;③淋球菌(NG)培养、解脲支原体(UU)培养及沙眼衣原体(CT)抗原免疫荧光检测证实为淋球菌合并衣原体和(或)支原体感染;④本次治疗前2周内均未使用任何抗生素治疗。排除标准:对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及四环素类药物过敏者,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妊娠、哺乳期妇女不入选。

5、72例随机分为加替沙星组35例和对照组37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资料具可比性:病原体检出,NG+CT、NG+UU、NG+CT+UU例数在加替沙星组/对照组分别为9/9,18/19,8/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资料具可比性。(2)给药方法:加替沙星组用加替沙星片(商品名奎尔泰)4oomg,口服,每天1次,疗程10d。对照组用头孢曲松(罗氏芬)250mg,一次肌注;多西环素100mg,口服,一天2次,疗程10d。(3)观察项目:治疗前、结束后4、7

6、d观察记录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治疗前及结束后4d作血常规、[收稿日期]2O04—12—09[作者简介]施g(19~6一),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皮肤性病学的免疫学研究.通讯联系人:蔡小嫦,E—mail:yyshj@126.c晴n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568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矩尿常规、肝功能(ALT、As'r)及肾功能(BUN、Cr)检查。(4)病原学检查:治疗前、结束后7d作淋球菌培养、解脲支原体培养及沙眼衣原体抗原免疫荧光检测。(5)疗效判断⋯:临床疗效按4级评定,即痊

7、愈、显效、进步和无效。痊愈、显效病例属有效,据此计有效率。病原学疗效按清除、未清除进行评定。(6)安全性评价标准-1j:根据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异常值,判定其与药物之间的关系,评定为肯定有关、很可能有关、可能有关、可能无关或肯定无关,以前三者计不良反应发生率。2结果(1)临床疗效:详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痊愈率、有效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2)病原学疗效:详见表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NG清除率(P>0.05)、cr阴转率(P>0.05)、uu清除率(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3)安全性评价:加替沙星组

8、2例出现恶心、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对照组9例出现肌注处疼痛、头晕、腹泻、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3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813,P<0,05)。两组均未出现与药物有关的实验室指标异常。表1加替沙星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J1)经Mann—Whitney秩和检验,尸=O.822表2加替沙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病原学疗效情况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