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课的“语文味儿” 毕业论文

试论语文课的“语文味儿” 毕业论文

ID:5442913

大小:87.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7-12-12

试论语文课的“语文味儿”  毕业论文_第1页
试论语文课的“语文味儿”  毕业论文_第2页
试论语文课的“语文味儿”  毕业论文_第3页
试论语文课的“语文味儿”  毕业论文_第4页
试论语文课的“语文味儿”  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语文课的“语文味儿” 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题目试论语文课的“语文味儿”姓名XX教育层次学号1061001XX省级电大陕西电大专业汉语言文学分校XX指导教师XXXX教学点XX目录15摘要…………………………………………………………………(3)关键词………………………………………………………………(3)正文……………………………………………………………………(3)一、语文课应该有“语文味儿”……………………………………(3)1、何为“语文味儿”?…………………………………………(3)2、“语文味儿”对语文课的重要意义。…………………

2、………(5)二、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主体前提。…………………………(7)1、教师的课程理解力。…………………………………………(7)2、教师的专业教育能力。………………………………………(8)3、教师的美学修养和德性。……………………………………(11)三、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的课堂方法。……………………(12)1、反复咏诵,教出语感…………………………………………(12)2、立足文本,深入挖掘…………………………………………(12)3、巧用手段,感染熏陶…………………………………………(13)4、以情

3、动人,触及心灵………………………………………(13)参考文献……………………………………………………………(14)15试论语文课的“语文味儿”【摘要】“语文味儿”应是语文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课程本质属性的自然外显和形象演绎,是贯彻“新课标”理念的集中体现。无论是语文学科建设、课程内容设置,还是教育理念甄选、课堂把握与评判、教师专业发展等诸方面,“语文味儿”概念的提出与探讨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课应该有“语文味儿”。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的主体前提在于教师的素质。包括教师的课程理解力

4、,专业教育能力,美学修养和德性。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反复咏诵,教出语感;立足文本,深入挖掘;巧用手段,感染熏陶;以情动人,触及心灵等课堂方法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语文教育工作者应把不断探索总结出更多更好的上出“语文味儿”的课堂方法作为语文教育的最高追求。【关键词】“语文味儿”“新课标”意义主体前提课堂方法【正文】“语文味儿”这个概念自从程少堂于2001年提出后,在全国语文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今天,笔者试着综合各方意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将“语文味儿”与语文课相联系谈几点浅见:一、语文课应

5、该有“语文味儿”1、何为“语文味儿”?自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语文学科诞生百年以来,关于语文的实践总结与理论探讨可谓壮观。工具论、人文论、素养论、语感论之争此起彼伏,“少、慢、差、费”15的批评不绝于耳。1978年和1997年两次语文教育大讨论更是参与度高,影响面广,极大推进了语文教育研究的深入。2001年教育部新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行,“新课标”(下文皆简称为“新课标”)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了我国多年语文实践总结与理论探讨的宝贵成果,对当代中小学

6、语文教育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我们探讨语文课与“语文味儿”正是语文实践总结与理论探讨在“新课标”实施背景下的新形式之一。“语文味儿”应既是语文课的本色本味儿,也是百年来语文实践总结与理论探讨成果,特别是“新课标”理念在语文课中的鲜活呈现。因此,关于“语文味儿”的探讨必须深深植根于语文课,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展开。首先,从课程性质来说,“语文味儿”应完整体现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根据“新课标”界定,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工具性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则是因为语文是人类文

7、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体现为语文学科的奠基作用和实践功能,人文性则体现为母语课程的文化综合性和情感性,而这两者犹如一纸两面是不可割裂而完整统一的。如果我们只重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语文教学将陷入科学主义的泥坑;如果我们只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教学将堕进人文主义的乌托邦。“语文味儿”首先就应完整体现语文课这一课程性质。既要教“语文”,也要教出“味儿”。以听说读写训练为主线,深入挖掘课程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精神与思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次,从文化归宿来看,语文是母语课程。如果纯粹为了学习语言,特别

8、是口语,学生几乎没有必要到学校来上语文课。作为母语课程,语文要以培养学生汉语人文情感、汉语人文精神、汉语人文思想为使命。“新课标”明确要求:“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15。语文可以传承文化,可以传达社会价值观,语文课程是学生了解和掌握祖国文化的基础,即培养“民族性”。语文课程鲜明的民族特色就是“语文味儿”的重要体现。第三,从课程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