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讲稿振动类手法

教学讲稿振动类手法

ID:5466790

大小:225.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7-12-13

教学讲稿振动类手法_第1页
教学讲稿振动类手法_第2页
教学讲稿振动类手法_第3页
教学讲稿振动类手法_第4页
教学讲稿振动类手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讲稿振动类手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振动类手法以较高频率进行节律性的轻重交替刺激,持续作用到人体某一部位,使之产生颤动感的一类手法。包括振法、抖法等。治疗部位产生振动感是基本特点。(一)振法[定义]用指或掌按压在某一部位上作连续不断的快速震颤动作。又称颤法、振颤法。适用全身各部,具有理气和中、祛瘀消痞、解除疲劳之效。多用于头面、胸腹、腰背,分为指振和掌振两种。1、指振法:中指伸直,指端着力于治疗部位,食指加压于中指指背,运用前臂和手部的静止性用力,发出快速强烈震颤。着力要实有节奏,连续又有间歇,400-600次/分,治疗部位产生温热感,舒松感。指振法2、掌振法:手掌着力于施治部位,集手部和前臂肌群之力于掌面持续发

2、力,局部产生震颤着力实而不虚,力量透达深处,频率同指振法,连续与间歇并存。需加大力量,双手重叠交叉附于治疗部位,上肢部做静止性用力,合力而振。掌振法[动作要领]1、前臂和手部肌肉强力静止性用力,力量集中于指端或手掌,被推拿部位产生振动。2、振动频率要快,着力大,每分钟600次。要求震颤连续应用2分钟以上。[注意事项]1、指、掌着力处不可过于用力按压2、除前臂、手部肌肉静止性用力,其它部位放松,呼吸自然,切记屏气。3、脘腹部振法,手掌应随患者呼吸而起伏,即吸气手掌随腹壁慢慢浮起,吸气手掌随之下压,但手掌始终要紧贴体表,不可松劲。[临床应用]多用于腹部及头面部,治疗脘腹疼痛、腹胀、胃肠

3、功能紊乱等症。头痛,失眠,眩晕:指振印堂,太阳,百会等穴胃下垂,胃脘痛:指振中脘,或掌振脘腹部咳嗽气喘,呃逆呕吐:指振膻中穴痛经,月经不调:掌振小腹部[作用]和中理气,消食导滞,调节胃肠功能(二)抖法[定义]用双手或单手握住患肢远端,微用力作小幅度连续抖动,使关节有松动感。平抖、提抖和牵抖。抖法是放松手法,常作为辅助手法应用,多用于四肢,尤以上肢最为常用。1、上肢平抖法:患者坐位或站立,肩臂放松,医生双手握住患者腕部向外侧方抬起至60º左右,做小幅度上下抖动,使抖动的振动似波浪般传至肩部。抖法上肢抖法2、上肢提抖法:一手按住患者肩部,一手握住患肢腕部,作连续不断的小幅度上下抖动,抖

4、动中可结合患肩的前后方向活动。3、下肢牵抖法:患者仰卧,下肢放松,医生双手握住患者两踝,将其抬离床面约30cm,逐渐用力牵拉或使患肢内、外旋转,做连续上下抖动,使大腿和髋部有舒松感。患者壮实者,下肢分量较重,可两侧分开操作。[动作要领]1、抖法幅度要小,频率要快,连续进行。抖动幅度控制在2-3cm之内。上肢抖动频率250次/分左右,下肢抖动频率100次/分左右。2、被抖关节有松动感。[注意事项]1、被抖肢体自然伸直,肌肉处于最松弛状态。2、抖动时避免牵拉动作,幅度不宜过大。3、切勿粗暴拉伸,节奏由慢而快,使关节有舒松感。[临床应用]1、用于四肢,治疗四肢关节酸痛、活动不利。2、上肢

5、部抖法:肩周炎,肩部伤筋及肩、肘酸痛、活动不利等,常与搓法配合,作为结束手法。3、下肢抖法:腰突、急性腰扭伤或腰腿痛等,常与腰部拔伸法组成腰部牵抖法。[作用]放松肌肉,减轻重手法的刺激,缓解疼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