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附子为例谈中药超常剂量应用课件

以附子为例谈中药超常剂量应用课件

ID:5489187

大小:220.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7-12-13

以附子为例谈中药超常剂量应用课件_第1页
以附子为例谈中药超常剂量应用课件_第2页
以附子为例谈中药超常剂量应用课件_第3页
以附子为例谈中药超常剂量应用课件_第4页
以附子为例谈中药超常剂量应用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附子为例谈中药超常剂量应用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以附子为例谈中药超常剂量应用一、火神派擅用附子, 以大剂重用为特点火神派擅用附子表现在广用、重用附子,尤以重用附子著称,象吴佩衡、范中林、唐步祺、卢崇汉、李可等名家一般出手最少30克或60克,危急重症则用至100克、200克,甚至500克,吴佩衡救治省立昆华医院院长秦某独子(13岁)的伤寒重症,初诊即用250克,后加至每剂400克,且昼夜连进2剂,合起来就是800克,终于挽回厥脱重症,令人惊心动魄。二、附子超常应用的理由清·柯韵伯说“今之畏事者,用乌、附数分,必制熟而后敢用,更以芩、连监制之,焉能挽回危证哉。”即以用药轻灵著称的温病大家王孟英亦云:“急

2、病重症,非大剂无以拯其危。”火神派医家对此外看法则相当一致,附子剂量与疗效之间显然存在正比关系。吴佩衡认为:“病至危笃之时,处方用药非大剂不能奏效。若病重轻,犹兵不胜敌,不能克服。……古有‘病大药大,病毒药毒’之说,故面临危重证候勿需畏惧药毒而改投以轻剂。否则杯水车薪敷衍塞责,贻误病机,则危殆难挽矣。”以善用大剂量细辛著称的河北省名医刘沛然先生说:“药量者,犹良将持胜敌之器关羽之偃月刀,孙行者之千斤棒也。”李可先生说:“你收缴了他的青龙堰月刀,他还有什么威风!”“几钱几分虽然可以治好一些小病,但是治不了大病,在重危急症领域起不了多少作用”(《扶阳论坛》

3、)。“在急危重症这块,用小剂量的话,只能是隔靴搔痒”(《人体阳气与疾病》)。李可“一生所用附子超过5吨之数,经治病人在万例以上,垂死病人有24小时用附子500克以上者,从无一例中毒。”病大药大,病轻药轻,当然符合辨证论治的精神。辨证不单意味着分辨什么证,还包括分析证情轻重;论治不单意味着选方用药,还包括投用剂量的大小。中医“不传之秘在量上”的说法正反映了斟酌药量的重要性。有人说:“药为经,量为纬”,药味与剂量共同构筑处方,也说明遣药与酌量两个问题的同等重要性。三、附子应用的“三A”原则1.所谓辨证,即坚持辨证论治的原则,郑钦安所谓“总之用姜附亦必究其虚

4、实,相其阴阳,观其神色,当凉则凉,当热则热,何拘拘以姜附为咎哉?”(《伤寒恒论·太阳少阴总论》)附子用法,固然要讲三因制宜,注意天时、地域、个体差异等因素,但最重要的还是遵从辨证论治大法,所谓“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皆是至宝。病之不当服,参、芪、鹿茸、枸杞,都是砒霜”(《医法圆通卷—》)。坚决改变“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的观念。2.所谓先煎,即附子要单独先煎,这差不多是众多火神派医家的共识,吴佩衡先生所谓“附子只在煮透,不在制透,故必煮到不麻口,服之方为安全。”但在抢救急危重症时,可相机权变,如李可先生认为:“按现代药理实验研究,附子武火急

5、煎1小时,正是其毒性分解的高峰。由此悟出,对垂死的心衰病人而言,附子的剧毒,正是救命的仙丹。”因此,治疗心衰重症,倡用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不分昼夜频频喂服1~3剂,可收起死回生之效。3.所谓渐加,即开手宜从小剂量用起,得效后逐渐增加。李可先生有一方法可资参考,他从一个起始剂量如30克或60克用起,然后逐日递增10克,一直吃到感觉舌麻或唇麻时为止,即以此时剂量守服下去。但此法应限于舌麻或唇麻为止,麻木面积若再扩大,则为附子过量迹象。四、药典、教材法规剂量 的局限性及其原因长期以来,中医界一直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陈规旧律,首先是指药

6、典、教材里的中药法规剂量偏小,偏于保守,显然不适应临床实际,有人统计330多位全国中医名家最常用的12种中药包括黄芪、石膏、柴胡等的剂量,全部都高出药典、教材法规数倍。是这些名医集体都在违规,还是法规不当?这不明摆着的吗!造成这种局面,从根源上说,至少有两点可以确认:1.“细辛不过钱”一错千古。《神农本草经》将细辛列为上品。《本经》一般对常用而相对安全者列为上品,谓:“细辛,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至北宋陈承《本草别说》首提“若单用药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闭塞不通者死。”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7、引用《本草别说》细辛限量之说,此后方书均不敢逾越雷池一步,细辛不过钱终成千古错案。清·张志聪最先提出批评:“细辛乃本经上品药也,味辛香无毒,主明目利窍,……岂辛香之药反闭气乎?岂上品无毒而不可多服乎?方书之言,俱如此类学者,不善评察而遵信之,岐黄之门终身不能入矣。”陈修园赞成这一观点:“陈承谓细辛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闭不通而死。近医多以此语忌用,而不知辛香之药岂能闭气?上品无毒之药何不可多用?方书之言类此者不少,学者不详察而遵信之,岐黄之门终身不能入矣!”2.《本草纲目》一语之失自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出“古之一两,今用一钱可也”之说后,一

8、语之失,便把仲景的1两等于15.6克变成了1两等于3克,缩小了5倍之多!数百年来已成定律。无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