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处置对策-论文.pdf

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处置对策-论文.pdf

ID:54923629

大小:705.53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5-04

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处置对策-论文.pdf_第1页
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处置对策-论文.pdf_第2页
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处置对策-论文.pdf_第3页
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处置对策-论文.pdf_第4页
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处置对策-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处置对策-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防痨杂志2013年l1月第35卷第ll期ChinJAntituberc,November2013,Vo1.35,No.1l·专家笔谈·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处置对策雷建平吴雪琼张文宏【摘要】抗结核治疗中药物性肝损伤较为常见,其发生原因复杂多样,应熟悉相关危险因素,完善实验室检查发现手段,探讨合理的调整抗结核治疗、护肝治疗及停药措施,努力实现治疗和管理措施与时俱进。【关键词】肝炎,中毒性;抗结核药;危险因素Riskfactorsrelatedanti。tuberculosisdrug-inducedliverinjuryandcounte

2、rmeasuresofclinicaltreatment乙Eljtam一g,WUXue-qiong,ZHANGWen-hong.CheHospitaloHiangxiProvince,Nandtang330008,China[AbstractlTheanti-tuberculosisdruginducedliverinjuryiscommon。Ithascomplexanddiversereason.Itsriskfactorsshouldbeknown,thelaboratoryexaminationmethodsshouldbeimproved.Exp

3、lorethereasonableadiustmentofanti—tuberculosistreatment,therapyfortheliverprotectsandthemeasureofstopanti~tuberculosismedicine.Makethemeasureoftuberculosistreatmentandmanagementtokeeppacewiththetimes.[Keywords]Hepatitis,toxic;Antitubercularagents:Riskfactors药物性肝损伤是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功能检

4、抗原的肝细胞的溶细胞效应;(3)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测异常,属于药物引起的肝脏毒性,不包括非药物成分引起肝”)患者接受抗结核治疗时,抗结核药物的肝损伤作用有可的肝脏损伤l1J,是抗结核治疗中的常见问题。临床表现多能降低肝组织对乙肝病毒复制的免疫控制,激发乙肝暴发;变,以乏力、纳差、尿黄、恶心及右上腹不适为主,部分可出现(4)免疫力低下或自身免疫缺陷者的肝损伤(如淤胆性肝黄疸。在美国。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占住院患者的0.1~炎)。临床上还可遇到多型超敏反应重叠的情况。此种肝损3.O,为引起急性肝衰竭并导致死亡的第一位因素E,同时伤的发生与用药剂量无密切关系。也

5、是常见的上市后药品退出市场应用的原因之一]。国内抗结核治疗肝损伤相关危险因素文献报道接受抗结核治疗者发生可逆性中度转氨酶升高者占15~30【。有学者对I996-2005年近10年文献报一、抗结核治疗中引起肝损伤的的药物相关危险因素道的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了统计,平均达与药物本身的体内代谢特点相关,主要在肝内代谢的药12.62。其中肝损伤发生率为11.90[gl。物更容易引发肝损伤;脂溶性影响药物的亲和细胞类型;血抗结核治疗中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目前尚缺乏临床诊浆蛋白结合程度影响游离药物浓度;多种抗结核药物的联合治指南和专家共识。这既是临床工作者

6、的迫切需要,也是业使用或药物使用剂量过大。界亟需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一)药物种类不同药物的肝毒性不一样,与其在肝内的聚集浓度、在抗结核药物肝损伤的类型肝内代谢的方式和程度等多种因素相关。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机制大致分为中毒性和免疫1.利福霉素类:利福霉素类药物中以利福平(RFP)对肝性两方面⋯。脏的不良反应最大。RFP主要经胆汁排泄,其胆汁中的浓度1.中毒性肝损伤机制:(1)干扰肝细胞内代谢过程,导致可为血浆的2000倍,主要干扰胆红素和葡萄糖醛酸结合及排转氨酶升高、肝内胆汁淤积、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坏死;(2)通泄,导致血非结合型胆红素(又称间接胆红素或

7、游离胆红素)过损伤肝细胞基本结构,破坏肝细胞,最终导致肝细胞坏死。增高、黄疸和排泄色素功能受损,使用RFP发生黄疸的比例中毒性肝损伤的发生与药物种类和用药剂量密切相关。是其他抗结核药物引起黄疸合计比例的10倍以上。2.免疫性肝损伤机制:(1)IlI型超敏反应在肝内形成抗2.异烟肼(INH):在肝内通过N一乙酰转移酶作用与乙原抗体复合物,在补体的参与下引发破坏肝细胞和肝内毛细酰基结合成乙酰化异烟肼,随后在肝内被水解为毒性较强的胆管细胞的超敏反应;(2)Ⅳ型超敏反应可形成针对携带靶乙酰肼,后者通过肝细胞内微粒体酶转变成反应介质,再与细胞蛋白结合导致肝细胞变性和

8、坏死。代谢过程中生成低分子自由基,也可诱导脂质过氧化反应,引起药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