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复习题第四单元.doc

七下语文复习题第四单元.doc

ID:54966248

大小:5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5

七下语文复习题第四单元.doc_第1页
七下语文复习题第四单元.doc_第2页
七下语文复习题第四单元.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七下语文复习题第四单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密封线内不要答题班级姓名考号复兴中学2014--2015学年第四单元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1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嗔视(chēn)归省(shěng) 藤椅子(téng)B.冗杂(yǐng)粲然(càn)水门汀(tīng)C.撺掇(duo) 颦蹙(cù)  口头禅(chán)D.惬意(qiè)  晦暗(huì) 踱来踱去(dù)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为保障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B.

2、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荆楚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C.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歌剧《白毛女》使人叹为观止D.悠悠岁月已抹去了绝大多数历史的痕迹,历代古人的悲欢离合早已烟消云散 3.填空。(4分)(1)鲁迅先生依据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创作的__________(体裁)《社戏》,描写了江南水乡的景色和风俗人情,其中月夜行船、船头看戏、_________等情节写得生动精彩,富有生活气息。(2)《口技》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__________朝的__________在《口技》一文中表现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主要

3、从“屏障里声响”“__________”和“道具极其简单”三方面进行生动描绘的。(3)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抒发了诗人在世事凋敝、丧乱之际又见故人的无穷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苍苍竹林寺,________________。(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4)杳杳钟声晚,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安塞腰鼓表演的节奏明快、热情奔放,《安塞腰鼓》一

4、文在语言表达上也力求与这种艺术形式完美统一,多用长句,极富表现力。B.《竹影》一文以几个少年的游戏,引出了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C.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鲜明的民族特色。她们以身体、神态、服饰等表现了舞蹈的“飞动的‘美’”。D.《口技》一文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5.综合性学习。(10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360多个地方剧种,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说一说你知道哪些戏曲种类(至少两种)。你对这些剧种有哪些了解?任选一种进行介绍即可。

5、我所了解的戏曲剧种有: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种)  我最喜欢__________,对该剧种的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3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6~9题。(14分)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   )了,身体也似乎(   )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开船,在桥石上一(   ),(   )几尺,即又(   )出了

6、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④那火接近了

7、,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6.在第①段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形容词或动词并分析作用。(4分)7.“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这句话说明了(   )。(3分)A.“我”在这些小伙伴中是年小的B.“我”是城里来客,应该坐在舱中C.故乡的小伙伴们对“我”的关心和照顾8.第②段中加点的“跑”与第①段的哪个词相呼应?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文段中与加点的“也许”有相同作用

8、的词语及相照应的词语分别是什么?(4分)9.第②段表现“我”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衬托了“我”________的心情;第③段表现“我”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社戏显得“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充满了诱惑力。(3分)(三)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