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心理弹性思想及机制探微-论文.pdf

传统文化心理弹性思想及机制探微-论文.pdf

ID:54984153

大小:222.03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07

传统文化心理弹性思想及机制探微-论文.pdf_第1页
传统文化心理弹性思想及机制探微-论文.pdf_第2页
传统文化心理弹性思想及机制探微-论文.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心理弹性思想及机制探微-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37卷第6期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Vo1.37No.62014年O6月JournalofYangtzeUniversity(Socia1Sciences)Jun.2014传统文化心理弹性思想及机制探微陈则飞(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摘要:心理弹性是指个体遭受挫折后能够忍受和排解挫折的程度,即个体适应挫折、抗御和对付挫折的过程,是人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心理品质。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弹性维度主要包括逆境认知能力、自我控制、坚持和自强、超越自我、追求理想等。其蕴含的心理机制主要体现在:逆境认知能力——体现个体对逆境的认知,理解逆境存在的必然性

2、;自我控制——控制自己的欲望、需求、冲动、情绪或行为意图,是对自身行为的合理调节;坚持和自强——体现个体奋斗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容忍力——接受现实,不断努力;超越自我——态度平和,获得心灵上的自由;追求理想——激励个体不断进取。关键词:心理弹性;文献法;概念分析法;传统文化分类号:B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395(2014)06—0194—03心理弹性又称心理韧性、心理复原、压弹或抗逆易》是传统文化的开宗鼻祖,中国哲学的许多重要概力,是指人的心理功能并未受到曾经历或正在经历念均源于此典籍,如太极、乾坤、阴阳等。《周易》开的由严重压力、挑战或逆

3、境而导致的损伤性影响,甚创了八卦及由八卦两两重叠而生成64卦的研究方或愈挫弥坚的现象。心理弹性反映着个体对源于自法,并将其运用于把握天文、地理及与人之间的复杂身(身体健康、肢体甚或容貌)或环境(家庭、工作场关系上,以此来认知世界。此研究方法对后世影响所等)的压力或挑战的积极成功应对。心理弹性是深远,是本土心理学有效研究的途径之一。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一直被视为健全《周易》的心理弹性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人格的重要特征。心理弹性的形成与发展,对于个面。第一,心理弹性的辩证思想——阴阳相互转化。体的心理健康成长和良好适应有着重要的意义。然《周易》最重要的

4、思想体现在其阴阳本体论上。《周而,由于学者们对心理弹性有着不同的诠释,存在诸易》认为,一阴一阳构成了事物发展的最基本法则。多争议,致使人们强调心理弹性在人们应对逆境中《易传·说卦传》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所起作用的同时,对心理弹性的内涵、外延和结构还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没有清晰一致的认识。要发掘心理弹性潜力,就必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分阴分阳,迭用柔刚,须先厘清心理弹性的内涵,提炼其心理机制,才能科故易六位而成章。”[1。这段话深刻地揭示出世界学深入地研究心理弹性问题。的本源是阴阳,阴阳相对而立,又相互转化。现代心本文采用文

5、献法和概念分析法,从历史文化典理弹性理论也认为,逆境有时反而能激发个体的潜籍着手,对心理弹性进行相近词概念分析,以探讨心能,激起人的斗志,使人克服逆境,进而将逆境转化理弹性的内涵及其历史演变,从而探寻心理弹性的为顺境。阴阳对立转化的思想和现代心理弹性的逆时代和文化特征。境顺境理论不谋而合,让人们在苦难中看到希望,不会因为一时的压力、挫折、困难而迷失自我,从而不一、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弹性思想断地给自己以希望,相信逆境就会过去,曙光就要来古人对心理弹性的研究,可追溯到《周易》。《周临,愿意为了希望忍受逆境所带来的痛苦,对险恶的收稿日期:2014—03—22作者简介:陈

6、则飞(1973一),男,福建政和人,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第37卷第6期陈则飞:传统文化心理弹性思想及机制探微环境抱有乐观的态度。第二,自强不息。《周易·乾何应对呢?庄子认为,应“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卦》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终日乾乾,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2J(w∞这种思想,夕惕若,厉,元咎”[1j(H。君子不管遇到什么境遇,不是消极避世的宿命论,而是通达超越,沉毅坚忍。均要强健有力,积极进取,自强不息。进取不是被动庄子提倡人在面对逆境时,要豁达平和,超越自我,而为,而是主动自为自觉,努力进取,坚持不懈

7、。实放得下。庄子所谓的“心闲而无事”[2](,正是超越现目标的力量不在于周围的环境和他人,而在于自与豁达精神的具体体现。庄子的逆境学说,对于指身的积极进取。自强不息是催人奋进的心灵力量。导人们如何应对逆境,仍然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第三,心理弹性的逆境应对方法——刚柔相济。在儒家思想体系中蕴含的心理弹性思想,主要体复杂变化的不确定的环境中,个体如何在逆境中生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运用中与和以达到内在存,显得尤为重要。《周易·系辞》中主张以“曲成万自我控制。《中庸》日:“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物而不遗”[1](蚰’应对人生的逆境与压力,认为任何中,发而皆中节,

8、谓之和。”l_3_j(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