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doc

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doc

ID:55012167

大小:3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6

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doc_第1页
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doc_第2页
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doc_第3页
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课堂情境的创设有很多种,下面我结合教学案例谈一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1、图像情境小学生对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动态图画、卡片、实物或生动语言的描述都非常感兴趣,思维很容易被激活。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这种直观“是一种发展观察力和发展思维的力量,它给认识带来一定的情绪色彩。”由此可见,这种情境在学生头脑里留下的不仅有表象、概念,而且有思想、情感和内心的感受,所有这一切必将促使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例如,在教学8的加减法时,可以运用电脑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创设“小鸡吃食”的故事情境:一个

2、小朋友拿出两个食盘喂小鸡,出现左盘3只,右盘5只的画面。根据所供画面要求学生讲述故事情节,再根据画面提问“可以怎样列式?”由此引出新课内容。由于动画新颖有趣,贴进学生生活,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六年级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幅画面导入新课:小企鹅与小花猫赛跑。小企鹅嘎嘎的叫:“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线比小花猫长!“到底谁跑的路线长呢?我们大家帮它们计算一下好吗?”孩子们嚷:“我们只会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不会计算圆的周长。”教师及时导出:“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圆的周长怎样计算。”孩子们顿时作起来,积极地投入到新

3、课的学习中去。一年级教学《6的认识》,教师先出示一幅情景图或电视课件。并向同学们说:你们喜欢看大风车节目吗?今天是金龟子的生日,你们看有几位花仙子前来向他表示祝贺,金龟子搬来了几把椅子?倒了几杯茶?端来了几只盘子?每只盘子里放1块蛋糕,共有几块蛋糕?利用多媒体逐一展示问题情景,你们数出的客人、桌、椅、盘子、蛋糕都是几?(6)。从而导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6的认识”。2、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体验数学应用,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措施。思维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儿童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

4、。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具有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这样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如:三年级教学年、月、日时,教师设计了一道趣题,让学生质疑安琪今年9岁了,她高兴地告诉爸爸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已经过了9个生日,爸爸“唉”地叹了口气,我今年36岁了,也只过了9个生日。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显然学生对爸爸只过了9个生日,产生了疑问。要解决这个疑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就会找到答案。如在讲授《对称》一课时,老师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你们看,在数学乐园里,飞机、蝴蝶、树叶它们都说:“我们是一家子”。你们猜猜看,为

5、什么能说它们是一家子呢?学生被这一有趣的情境深深地吸引了。问题情境不仅新课导入时需要创设,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创设,这样才能不断地诱发和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始终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例如,教学加法的实际运用时,教师可以出示一幅画有不同颜色、不同只数的兔子图,然后问学生:“图上关于兔子你看到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它吗?”随着问题的深入,学生的思维也逐渐拓展、活跃起来:有的观察,有的动手分白兔、黑兔,有的合作……最后通过四人小组上台汇报研究结果,找到了不同的方法:(1)

6、数出兔子的总只数,有一个一个地数,也有两个两个地数的方式;(2)按群计数(左边9只,右边6只)后,算出总只数;(3)按颜色分类计数(白兔8只,黑兔7只)后,算出总只数。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旨在使学生感受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并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教师只要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应用的过程,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3、活动情境实践活动是知识内容的再现,通过学生熟悉的活动和游戏,使学生感

7、受到生活周围到处有数学,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新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创设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嘴,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让他们尽情地展示自己。如:二年级教学《角的认识》。教师将学生4——6人分一组,每组桌面上有学具、折扇、钟面、半圆的纸片,小方巾、三角板、红领巾、小棒、吸管……教师让学生动手分类,(分两类。物体表面有角的分一类,没有角的分一类)教师将学生的分类情况,在黑板上或平台上展示出来。对于一些学生有争议的问题教师

8、把它摆在一边,打上“?”每个人将物体表面有角的拿着摸一摸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孩子们议论开了,尖尖的,手顶着有点痛,教师指出这叫顶点(课件出示红点)。还有两边直直的滑滑的,教师指出这叫两条边。那么这两条边都是从哪儿引出的呢?(课件演示,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课件接着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