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结》教学设计1.doc

《凝结》教学设计1.doc

ID:55015647

大小:4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6

《凝结》教学设计1.doc_第1页
《凝结》教学设计1.doc_第2页
《凝结》教学设计1.doc_第3页
《凝结》教学设计1.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凝结》教学设计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凝结》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凝结》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六册中的第五课内容。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这一凝结过程,其实是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现象,聋生们也均有感性上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来理解这些自然现象的产生,通过这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教学理念:凝结过程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本课内容通过在聋生动手动口的实践中让聋生仔细观察,积极动脑,从而自己总结出能形成这一现象的自然规律。这种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总结的学习方法对培养聋生的探究能力和热爱科学有一定的作用。教学

2、目标: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形态。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了解了解物质的气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变化规律,继而归纳总结转化结论。3、在聋生动手、动脑的实验中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探索的良好意志和品质。教学重点:认真观察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水的这种自然现象。教学难点:1、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凝结的规律。2、解决实验中因温度的差异而出现的不同的实验结果。教学准备:1、瓶子四个,玻璃片四个2、热水一壶3、带盖的水杯数个 4、酒精灯5、温度计6、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水凝结时的温度为。2、水

3、烧开时的温度为。二、讲授新课1、质疑导入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那么清晨在,山间漫步的我们会在嫩绿的叶子上发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2、那么这些小水珠(露珠)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3、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遍课文,说出本课为我们介绍了什么方面的知识。(聋生用双语自由的大声朗读)4、指导学生初步认识水蒸气可以变成水的现象。看图⑴仔细观察一下后谁来说一说,水杯内为什么会出现小水珠?⑵什么样的水杯内不会出现小水珠?⑶杯盖内的小水珠可能与什么有关系?⑷小水珠是由什么物体形成的?(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各抒己见)

4、教师总结: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小水珠。5、那么水蒸气是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变成小水珠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四个小组,自己动手来做几个实验。⑴冷水盖冷玻璃片⑵冷水盖热玻璃片⑶热水盖冷玻璃片⑷热水盖热玻璃片聋生小组讨论:通过实验,你们得出了怎样的结论?你认为小水珠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聋生选代表来回答)教师总结: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指导聋生用科学语言复述"凝结"概念)6、课件演示观察水蒸气的凝结(利用多媒体课件放映,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7、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教师总结并指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表

5、述水珠的形成过程,并完成书后练习。(巩固应用)三、学习感悟。鼓励聋生用新学的知识来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自然界中有类似的现象吗?生:(学生们思考后回答)⑴自来水管上的水珠⑵从冷冻箱拿出的器皿⑶浴池的棚顶⑷⑷蒸馏水的产生四、布置作业:思考:太阳出来后,露珠为什么会慢慢消失,你们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吗? 板书设计:5、凝结凝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