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从何处来〉〉教学设计.doc

〈〈食物从何处来〉〉教学设计.doc

ID:55202338

大小:3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03

〈〈食物从何处来〉〉教学设计.doc_第1页
〈〈食物从何处来〉〉教学设计.doc_第2页
〈〈食物从何处来〉〉教学设计.doc_第3页
〈〈食物从何处来〉〉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食物从何处来〉〉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食物从何处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主次分明、层次清楚地说明事理的方法。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3.学习本文下定义、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运用作用。4.体会本文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5.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下定义、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运用作用。2.体会本文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这足以说明食物的重要性。不只是人,乃至所有的生物都离不开食

2、物。食物从哪里来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相远的一篇科普文章《食物从何处来》,共同探索这个奥秘。一、感知内容1.检查预习中的字词。(1)出示小黑板,指名学生给带点的字注音。(2)其他同学同桌互相检查。(3)师生共同纠正字音并齐读一遍。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梳理阅读中获得的有关课文内容方面的信息。(1)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2)文章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若把课文分成三大部分,该怎样分?“(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并列出结构提纲。)3.反馈交流。学生再次速读课文,理解、概括、交流对以下问题的解答。比一比哪一组思维更敏捷。问题组:(

3、1)课文在说明食物来源时,为什么先说“自养”后说“异养”?(2)“自养”和“异养”的生物有什么不同?这两种获得食物的途径有什么联系?(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适当评价鼓励)小结: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按照逻辑顺序,主次分明、逐层深入地说明事理。一、研读赏析1.教师导学:科普说明文的学习,除了抓特征、理顺序外,还要用方法、语言准。从以上几个方面去研读一篇文章,会更加清晰。2.自主探究:本文语言生动,请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赏析。学生交流后,教师进一步指导:作者为了将事物的事理说明得更加清楚,用了不少的说明方法,总括算来是生动的说明,特别值得

4、一提的是语言的准确性,请同学们研读讨论。3.合作探究(1)能举例说明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2)能举例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吗?它们的作用如何?(3)(教师选读课文,有意漏掉部分关键词语,让学生品味。)二、拓展延伸1.本文先介绍了植物、动物获得食物的途径,再说明人类的取食方法。作者为什么突出写人类?在获得食物上,人与其他动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1.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食物从何处来》,明白了学习科普说明文应该遵循规律,即:抓特征、理顺序、用方法、语言准。知道人和其它

5、动物的食物主要取决于绿色植物,因此,我们应该大力保护生态环境。一、布置作业学了这篇文章,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万物生长靠太阳”,请写一篇二三百字的体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