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案例托物寄情.doc

高中美术教学案例托物寄情.doc

ID:55433328

大小:4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13

高中美术教学案例托物寄情.doc_第1页
高中美术教学案例托物寄情.doc_第2页
高中美术教学案例托物寄情.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美术教学案例托物寄情.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美术教学案例:托物寄情作者:展江涛一、设计思想:教材主要涉及美术与自我的关系,即艺术家个人经历造成的内心世界是如何在其美术作品中体现的。从具体的的美术作品入手,引导学生有浅入深地理解画面的含义,然后举一反三,尝试寻找其他图像中类似的表现手法,最后进行总结提炼,通过相关的活动项目来加深学生对图片的理解。二、教材分析:教材所提供的图片大致分为三组:第一组作品,图1~图4是中国画,并且有题诗和画面的内容相印证。第二组作品,包括两幅中国画和两幅油画,侧重于画面形象自身给人的心理感受。第三组作品,是美术家创造出一些具有明显特色的形象,以期获得影响和共鸣的例子。三、学情分析:学生对传统绘画题材中的“

2、四君子”都很熟悉,对本课其他作品知之甚少,教师指导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资料,提前预习本课有关美术作品,并了解有关画家的生活背景。四、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美术家表达深层次自我的不同方式,尤其是以隐晦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段和机制;学会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借助背景材料和画面提供的相关信息分析其中包含的思想含义;理解个性自我与视觉图式之间的关系;养成深入观察和思考的良好习惯。五、重点难点: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的,以及这些隐晦的表达方式与图像的关系。六、教学策略与手段:从较为明显和熟悉的例子入手,由浅入深,借助画面上文字的提示,引导学生了解用视觉形象来隐晦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然后用类似的

3、思路来理解其他作品。主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能力。教师把需要讲解的内容适当安排在讨论过程中。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课前准备:图片多媒体资料,学生网上查找图片预习。九、教学过程:1、导入提问:谁知道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中的“四君子”?为什么称它们为“君子”(多媒体展示)?梅(图片展示梅花图片)——傲雪傲霜。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她的不惧寒冰,高风亮节的形象,常被人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兰(图片展示兰花图片)——高洁,比喻人品的清高。有很多画家通过画兰花表达自己高雅的性情、崇高的志向与骨气。“兰生幽谷,无人自芳”。竹(图片展示竹子

4、图片)——虚心、劲节清高(比喻“气节”)。竹子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竹以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为人们所称颂,其内涵已形成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美学精神的象征。苏东坡有诗说“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菊(图片展示菊花图片)——傲霜,清雅高洁。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直是文人雅士所向往的那种无拘无束、不受尘世沾污的世外桃源的生活。梅兰竹菊,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基于这种内在的品德之喻,“四君子”之称,就确实恰如其分了。2、新授(1)、观赏图片:《墨梅图》。作品画的劲直、挺拔。用笔

5、精炼,墨色清淡。其勾画点蕊,极为自然。提问:梅花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要画成“墨梅”?(多媒体展示梅花开放的照片和王冕的《墨梅图》)。画面上除了梅花之外,还有许多文字,这些文字能否提供些信息?(多媒体单独展示王冕的题画诗,请一位同学带有感情色彩读一下题画诗)。(解释:水墨是中国传统绘画形式,王冕是借用传统绘画形式赋予画面新的含义:“不要人夸好颜色”,看重的是梅花的高尚品格。)可见此画具有人格象征的含义。提问:为什么王冕这样画梅花?王冕这样称赞梅花有什么特殊含义?(王冕农民出身,屡试不第,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在王冕的笔下,似乎每一朵梅花都是颇有气节的,似乎这也是对异族统治者不满而独钟于梅花,他常

6、常借咏梅、画梅来表达自己的心志。)(2)图片欣赏:《墨兰图》。提问:图中的兰花有什么特殊之处?是否具有人格象征的含义?郑思肖生活在宋末元初,先经历家门之变,又目睹亡国之惨状,隐居寺观,自号所南,坐卧不向北,意在不忘赵宋。在绘画上,偏爱水墨兰竹,他对墨兰的偏爱缘于他深切的爱宋情怀。由于“土被蕃人夺”他的画常常露根不见土,他的诗句表达了一个文人画家的爱国情怀,他的画作具有人格象征的含义,在绘画史上的含义已经超出物象本身。(3)图片欣赏:《墨葡萄图》、《大树风号图》、《安晚帖》。提问:联系图中的诗句来说明:它们各自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墨葡萄图》的作者徐渭(明代)一生坎坷。画中的诗句正是徐

7、渭才情满腹不得施展,历经劫难,心中愤懑悲歌的不平之鸣!作品具有人格象征的含义。(多媒体展示《墨葡萄图》、《葡萄》普通国画)《大树风号图》的作者项圣谟(明代)明末遗民。明亡后,项圣谟的许多作品常常以借物抒情的手法,强烈的表现出对故国江山的怀念和自己坚贞不屈的精神。画中晚霞与红袍暗示朱明王朝,表达了作者对旧王室的怀念和敬意。(多媒体展示《大树风号图》)《安晚帖》作者朱耷(明代)明末遗民。常借书文诗话发泄内心的愤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