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诗歌鉴赏方法

初中诗歌鉴赏方法

ID:5545453

大小:234.5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7-11-13

初中诗歌鉴赏方法_第1页
初中诗歌鉴赏方法_第2页
初中诗歌鉴赏方法_第3页
初中诗歌鉴赏方法_第4页
初中诗歌鉴赏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诗歌鉴赏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诗歌鉴赏关注诗歌:《钱塘湖春行》《次北固山下》《渡荆门送别》《望岳》《春望》《使至塞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饮酒》《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渔家傲秋思》《关雎》《蒹葭》一、次北固山下1.前人说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里面伏有一个“春”字,是颈联的伏笔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作者思乡心切情感。2.“阔”字写出了怎样的景象?“阔”字写出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边无际,视野十分开阔的景象。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句诗历来受到人们好评,好在哪里?答案1:①通过拟人手法,

2、“残夜”指天接近拂晓,“旧年”相对新年而言;“海日”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②采用象征手法,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透露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答案2:颈联妙在:①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②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在旧年将尽时闯入人间,赶走严冬,表现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③透露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二、钱塘湖春行1.“几处早

3、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争”“啄”用得好,好在哪里?“争”字写出黄莺争抢着飞上向阳暖树,“啄”字写出春燕忙碌兴奋的情景,使全诗洋溢着早春的活力与生机。2.颔联中的“几处”改为“处处”,“谁家”改为“家家”好不好,为什么?不好。改为“处处”,表明到处都是黄莺啼叫,改为“家家”,表明家家都有燕啄春泥,这样写出的就是晚春景象了;而“几处”、“谁家”都极言数量之少,才能突出早春景象。三、天净沙秋思1.诗中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诗中写了九种景物九幅画面,通过“枯、老、昏、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地寓于图景中,烘托

4、一种凄凉的环境,使游子产生断肠之愁。2.P90.9.“小桥流水人家”一句,看似恬静明丽,与上下句凄凉意境迥异,其实,它更能反映出诗人的浓浓乡愁,为什么?“小桥流水人家”全句以白描笔法描绘出异乡恬静明丽的温馨画面。景色虽美,却更能使游子想起自己的羁旅生活,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这样以乐景写愁,表达效果更好。四、望岳1.《望岳》全诗无一处有“望”字,但却能紧扣题目,按顺序远望、近望、细望、俯望,写了全面意义上的“望岳”,诗中洋溢着诗人蓬勃向上的感情,表达作者豪迈和雄心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造化钟神秀,阴阳

5、割昏晓”中的“割”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割”字使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把泰山比作一把大刀,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分开,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的神奇和高峻。(五)、《望岳》和《春望》P92.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一名言体现作者怎样的精神和气魄?诗人以极富想象力的语言写出登上山顶一小群山的豪情,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攀人生高峰的雄心壮志和蓬勃向上的精神。P92.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人称道,为什么?运用拟人、互文的修辞和反衬手法,用美好的事物花、鸟来反衬长安城的破败、亲人离别愁恨,美好的景物与人物内

6、心的伤痛形成鲜明的对照,移情于物、情景交融,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六、春望1.《春望》中体现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安史之乱”,作者触景生情且运用了互文、拟人修辞手法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深刻表达作者忧国思家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2.题目“望”字总领全诗,那么诗人“望”见了什么?又盼“望”什么?答:“望”见:被叛军占领的长安满目萧条,杂草丛生、城池破败的凄凉景象;盼“望”朝廷军队打败叛军,结束战争,给百姓一个安宁的生活。3.“城春草木深”一句中“深”字用得妙,请做分析。“深”字突出写出了长安被叛军占领后

7、百姓逃亡、城池破败、杂草丛生的荒芜衰败景象。借物抒情,抒发国破家亡的凄凉伤痛之情。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原因。运用拟人、互文的修辞和反衬手法,用美好的事物花、鸟来反衬长安城的破败、亲人离别愁恨,美好的景物与人物内心的伤痛形成鲜明的对照,移情于物、情景交融,给人以强烈的感染。5.此诗尾联描写了一个什么细节?这个细节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中“搔”头的细节描写,既感叹自己苍老的愁苦之情,又抒发国破家亡的离乱之痛。6.阅读《春望》联系《石壕吏》,分析杜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

8、死骨”运用了什么写法?写什么内容?运用对比写法,写出当时统治者骄奢糜烂的生活和社会底层的老百姓痛苦不堪的悲惨命运。七、归园田居1.“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中的“愿”是什么?怎么理解这两句诗?“愿”:辞官归隐,过田园生活的心愿。理解:诗人最后发表议论,点明主旨;种豆长草也罢,早出晚归也罢,夕露沾衣也罢……作者都在所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