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哲学视域下大学精神重构.pdf

文化哲学视域下大学精神重构.pdf

ID:55578783

大小:422.1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18

文化哲学视域下大学精神重构.pdf_第1页
文化哲学视域下大学精神重构.pdf_第2页
文化哲学视域下大学精神重构.pdf_第3页
文化哲学视域下大学精神重构.pdf_第4页
文化哲学视域下大学精神重构.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哲学视域下大学精神重构.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5年6月社会科学家Jun.,2OLS(第6期,总第218期)SOCIALSCIENTIST(No.6,GeneralNo.218)【语言与文化】文化哲学视域下大学精神重构吕晓芹,(1.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广州510640;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4o)摘要: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大学精神的体现形式多种多样,需要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去定位、反思、规范,使大学精神真正成为一种自觉、自为的内在力量和独立的精神主体。大学精神要不断向前发展,必须因革互补,从中西古今不同的教育文化中寻找新的发展路径。大学精神发展的最终

2、境界应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模式,也是中国古人的精神追求,亦应成为当代大学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关键词:文化哲学;大学精神;重构;维度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15)06-0151_05大学文化是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愈来愈受到重视。由于文化的含义广泛,大学文化至今尚未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一般来说,大学文化包含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而大学精神则是大学文化的核心。何谓大学精神?王凌认为“大学精神是指高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历史的沉淀、选择、凝聚所形成的能够体现高校独特的办学理念、个性气质、精神风貌、道德水准和文化品

3、位,并为全校师生员工所认同的一种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群体意识,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1呔学精神作为大学的灵魂,是大学在长期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所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不同高校由于历史沿革和发展轨迹不同,大学精神有所不同,但同一民族文化下的大学具备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体系则毋庸置疑。理想信念和价值体系并非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它需要通过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规章制度、校训、校风、学风等体现出来。大学精神的体现形式多种多样,从哲学的角度去定位、反思、规范大学精神,才能使之成为一种自觉、自为的内在力量,独立的精神主体,而非随意变动的文化模式。立足于高校培养人才的角度

4、,从哲学视角研究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亦是文化哲学的研究范式。一、大学精神的失落及其表征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起源于清末民初的动荡混乱年代,距今不过百余年的历史,其形成之初,就承担了救亡图存、保家卫国的历史重任。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政策几经变迁,但总的目标都是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纵观中国大学的历史源流及发展历程,我们发现,中国的大学自成立之初一直都有着明确的历史使命,其和政治的结合极为密切,自身的独立和自主精神较缺乏。近百年前,蔡元培在《j匕大二十周年纪念会演说词》收稿日期:2015--04一l5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学术资本主义的理论批判与重构”(13YJC88

5、0127),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信息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研究”(GDJY一2014一b039),华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基金项目“历史告诉未来一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校园建筑与人文景观研究”(GJ2014012)作者简介:吕晓芹(1979一),女,华南理工大学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讲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中西比较文化。151社会科学家2015年第6期中言及:“盖兴学之初,目光短浅,重实用而轻学理,人情大抵如此也。”『2谨过百年后的中国大学,“实用”依然是中国大学精神文化的血液。这种精神特质在服务社会、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在传承民族

6、文化,烛照社会前进之方向稍嫌不足,而后者恰是大学精神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中国大学这一内在特质的缺乏,使中国高等教育呈现出了三个方面的结构性矛盾。1.人文与科学价值的分裂。20世纪初期,西方社会已处于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时期,“科学”拥有了无限话语权,“人文”退居其次,以欧文·白璧德(IrvingBabbitt)为首的学者开始反思科技的异化,试图弥补二者之间的裂痕,彼时的中国大学刚刚起步,由于中国处于农业文明时期,为尽快摆脱积弱交加的社会现实,实现中国的现代化,科技和工业成了急需发展的方向,对于塑造人格、反观人心,而非直接创造经济价值的人文教育逐渐开始边缘化。由此,内在统一的大学教育被人为分为两部

7、分,科技置于人文之上。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注意到人文缺失的弊端:很多高校培养的学生是合格的高级技能人才,但却缺乏优良纯正的品格。学界开始呼吁重视人文教育,各高校逐步增加各类人文选修课程,人文课程的增加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高校对人文教育的重视,但并不意味着科学为主、人文为辅的教育模式得到彻底纠正,更不意味着相对固定延续的人文教育精神得到迅速恢复,人文与科学价值分裂的问题依然存在。2.学术与社会价值的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