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教学的“举三反一”与“举一反三”.pdf

试论语文教学的“举三反一”与“举一反三”.pdf

ID:55583832

大小:219.52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19

试论语文教学的“举三反一”与“举一反三”.pdf_第1页
试论语文教学的“举三反一”与“举一反三”.pdf_第2页
试论语文教学的“举三反一”与“举一反三”.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试论语文教学的“举三反一”与“举一反三”.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7卷第8期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V01.7NO.82015年8月TheoryandPracticeofContemporaryEducationAug2015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5.08.020试论语文教学的“举三反一■■●●_’’与■0_‘‘举一反三"刘佳敏,李山林(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湖南湘潭411201)摘要:“举三反一”与“举一反三”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对矛盾,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对矛盾,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从阅读方式来看,“举三反一”侧重略读,“举一反三”侧重精读。

2、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正确处理精读教学与略读教学、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延伸的关系,做到暗中摸索与明里探讨相结合、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相结合,即“举三反一”与“举一反三”并举。关键词:语文教学;辩正;举三反一;举一反三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5)08—0058—03“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追根溯源,来自我国大教育家孔子的论述。孔子在《论语》“述而篇”中提到教学“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在这里是强调,教师的“教”要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经验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然而,山

3、东省特级教师韩军在《百年现代中国语文教育之八大关系(一)》一文中对语文教学遵循“举一反三”的教学思路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说:“我坚定地认为,语言学习的规律决不是‘举一反三’,而是‘举三反一’,现代语文教育总体思路必须彻底改变。”面对语文界提出的“举三反一”与“举一反三”问题,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如何更好的处理这一对矛盾呢?1“举三反一”与“举一反三”的含义从学习过程的角度来分析,“举三反一”教学理念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重在知识的积累,“举一反三”教学理念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重在知识的迁移。从学习方式角度来分析,“举三反一”

4、教学理念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重于知识的习得,“举一反三”教学理念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重于知识的学得。从阅读方式角度来分析,“举三反一”在阅读教学实践中侧重于略读,“举一反三”在阅读教学实践中侧重于精读。2“举三反一”与“举一反三”关系辩正“举三反一”与“举一反三”的关系,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表现为以下几对关系。2.1暗中摸索与明里探讨相结合“暗中摸索”在词典中的解释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摸索探求。“明里探讨”是指,根据已有经验在明处进行规律探讨。前者是自己在大量的实践中总结经验,从而解决问题;后者是依据前人已经得出的经验去解决实

5、际中更多的问题。语文教学中的“举三反一”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暗中摸索,悟出自己的道理与经验,而“举一反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求学生不仅要自学积累,更要根据前人的结论、经验处理现在的问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也就是这个道理。收稿日期:20150412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XJKO01AJJO01)作者简介:刘佳敏(1992一),女,湖南益阳人,硕士生,主要从事语文教学研究。第8期刘佳敏,等:试论语文教学的“举三反一”与“举一反三”592.2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相结合隐陛知

6、识与显性知识最早提出于1958年英国著名物理化学家波兰尼的《人的研究》一书,“内隐学习”指个体在实践中,无意识的获得关于刺激环境的复杂知识的过程。这种学习过程重在知识的积累、沉淀,符合语文教学中的“举三反一”的理念。“外显学习”则指个体在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中,获取知识的过程。这种学习侧重在方法的学习,有目的的为解决问题而服务,符合语文教学“举一反三”的理念。以语文教学的I:1语交际教学为例,在要求学生用母语简单的相互交流时,日常积累的语言材料、语言风格就发挥了作用,内隐学习在此时发挥的作用要大于外显学习。而在要求学

7、生面对一处风景吟诗一首时,显然要考虑诗句对仗是否工整,修辞是否得体,意象是否意蕴深远等技巧性因素,这就得益于平时的外显学习。因此,在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缺一不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的点滴积累与方法技巧的掌握相结合,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2.3“举三反一”与“举一反三”相结合韩军在《现代中国语文教育的两大痼疾》一文中提到现代语文教育的伪圣化和科技化影响着现代语文教育的发展,禁锢着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这是上世纪语文教育弊端的残留,依旧存在于现代教师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的将教师们千辛

8、万苦博览群书之后总结的规律以灌输的形式让学生获得,这是揠苗助长,南辕北辙,只会适得其反。教师们如果取消让学生暗中摸索,无形积累的过程,就只是让学生学会了几招花架子,而不知其所以然。而且,每个学生都是不同性格的个体,有着自我的精神追求与创造力,如何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我想象力与创造力,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就必须让学生自己博览群书、书读百遍,寻找出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