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举一反三,培养解题能力.doc

重视举一反三,培养解题能力.doc

ID:55697641

大小:5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25

重视举一反三,培养解题能力.doc_第1页
重视举一反三,培养解题能力.doc_第2页
重视举一反三,培养解题能力.doc_第3页
重视举一反三,培养解题能力.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重视举一反三,培养解题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技巧重视举一反三,培养解题能力在高三总复习中,名目繁多的习题浩如烟海,如不加选择地交给学生,不仅学生,就连教师自己也会被题海淹没。教师除了对收集到的大量习题归档分类,过滤筛选外,还要重视题目的变换、联想、反思、总结等方面的教学,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一、多对题目变换分析举例时,不就题论题,可在原题基础上变化条件,如改变问法,另设台阶、变换已知和所求,也可在原题基础上延伸。例1、在25°C时,将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D)A、B、C、D、C(Na*)=C(CH3COO)+C(CH3COO

2、H)C(H+)=C(CH3COCD+C(OH)C(Na+)>C(CH3COO-)>C(OH-)>C(H+)C(CH3COO")>C(Na*)>C(H+)>C(OH-)分析:本题是重点考查的题型酸碱反应后,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由题干可知已电离的CH3COOH物质的量等于NaOH物质的量,即CH3COOH总的物质的量大于NaOH物质的量,完全反应后CH3COOH有剩余,故D正确。解后可将题干变换如下:在25°C时,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与CH3COOH溶液混合后,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C)分析:由题干可知CH3COOH总物质的量等于NaOH物质的量,根据物料守恒,A正确;两者

3、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故C正确。还可将题目改为:在25°C时,将PH=11的碱与PH=3酸等体积混合,溶液的PH^J(D)A、=7B、7C、<7D、无法判断分析:酸、碱没说明强弱。若强碱弱酸,则酸过量,PH<7;若强酸弱碱,则碱过量,PH>7;若强酸强碱,则恰好完全反应,得到强酸强碱盐溶液PH=7;很快找到了正确答案,选D。通过一题多变的训练,使学生由分析问题浅薄、单一、机械而变得深入、灵活。二、多作解题后的联想例2、在由水电离产生的H*的浓度为IxlO^molL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B)%1K*、C「、NO3一、S2-②K+、Fe2+>「、SO42-③

4、Na*、Cr>NO3一、SO42-④Na*、Cu2+^C「、HCO3⑤k+、Ba2+>cr>NO3-A、①③B、③⑤C、③④D、②⑤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离子共存,分析题干:由水电离产生的C(h+)小于纯水中水电离产生的C(H*),可知抑制水电离,则溶液为酸或碱溶液。①中S2在酸溶液中不共存;②中Fe2+在碱溶液中不共存;④中HCCh在酸或碱溶液中都不共存,③⑤组在酸或碱溶液中都可共存。解后可联想:1、题目隐藏着酸或碱溶液的还可能有哪些?①、在加入铝粉产生氢气的溶液中%1、在能使氧化铝溶解的溶液中%1、在能使氢氧化铝溶解的溶液中2、将“一定能”改为“可能”答案是否相同?分析:①在碱溶液中可共存

5、;②在酸溶液中可共存;④中HCCh在酸或碱溶液中都不共存,③⑤组在酸或碱溶液中都可共存。故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①②③⑤。以后同学们遇到离子共存题时就会注意挖掘题目隐藏的条件。本题还可延伸出:25°C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和C(OH-)的乘积为lxlO~18mol2L-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该溶液的PH可能是7B、此溶液不存在C、该溶液的PH—定是9D、该溶液的PH可能是5分析: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C(OH)=1x109mol-L若酸性溶液,溶液中C(OH)=1x109molL*,C(H+)=Kw/C(OH)=1x1014/lxl09=1x105mol-

6、LPH=5;若碱性溶液,溶液中C(H+)=1x109mobLfPH=9,故选D。经过这样的联想扩展,我们所解决的问题,就不止是离子共存问题,还复习了两性物质、水的离子积常数、PH的计算等,拓宽了考查范围,开阔了思路。三、多作解题后的反思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一道题讲了,学生看起来也听懂了,但是变换一下,乂不会做了。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例题,解后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不然学生的学习就会停留在例题表层。电池放电时,电池放电时,电池充电时,电池充电时,例3、锌漠蓄电池具有容量大、密度高、重量轻、无污染等特点,适合于高峰时使用。锌漠蓄电池放电与充电时的总反应为:Zn+B“♦电、Zn2++2Bro则下

7、列有关锌漠蓄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B、C、D、漠离子向正极移动漠元素在阳极被还原锌离子向阴极移动漠元素在正极被氧化分析:电池放电时,相当于原电池。原电池的负极失电子而显正电性,根据“异性相吸”,显负电性的漠离子应向负极移动。原电池的电极应称“正极”、“负极”,而B中称“阳极”错误,应改为“正极气电池充电时,相当于电解池,而电解池的电极应称“阴极”、“阳极气D中称“正极”错误,应改为“阳极”。充电时,阴极得电子而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