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件-第十三章轴对称复习课.ppt

初中课件-第十三章轴对称复习课.ppt

ID:55789633

大小:467.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20-06-02

初中课件-第十三章轴对称复习课.ppt_第1页
初中课件-第十三章轴对称复习课.ppt_第2页
初中课件-第十三章轴对称复习课.ppt_第3页
初中课件-第十三章轴对称复习课.ppt_第4页
初中课件-第十三章轴对称复习课.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课件-第十三章轴对称复习课.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第十三章轴对称复习课复习目标:1.轴对称的性质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和判定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4.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5.作图(1)线段垂直平分线(2)轴对称图形(3)对称轴(4)坐标系中的对称(5)最短距离1.把一圆形纸片两次对折后,得到右图,然后沿虚线剪开,得到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展开后的平面图形是()ABCDB一.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2.(福州·中考)下面四个中文艺术字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3、(日照·中考)已知以下四个汽车标志图案: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图案是(只需填入图案代号).C(1),(3)定义: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

2、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用数学语言叙述为: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用符号语言表示为:∵CA=CB,PC⊥AB,∴PA=PB.ABCP┐二.线段垂直平分线判定:用数学语言叙述为: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用符号语言表示为:∵PA=PB,∴ 点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ABCP┐1.如图,△ABC中,边AB,BC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P.(1)求证:PA=PB=PC.(2)点P是否也在边AC的垂直平分线上呢?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PACB(1)证明:∵点P是边AB垂直平分线上的点,∴PA=PB,∵点P是边BC垂直平

3、分线上的点,∴PB=PC,∴PA=PB=PC.(2)点P是在边AC的垂直平分线上结论: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ACBP2.如图所示,在△ABC中,∠CAB的平分线AD和BC的垂直平分线DE交于点D,DM⊥AB于M,DN⊥AC于N。求证:BM=CN。ABCDEMN┐┐┐1。要证明BM=CN需构造什么?2.D是BC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应添加什么辅助线?3.点D是∠CAB的平分线上的点能得到什么结论?思路分析请自己分析后写出证明过程证明:连接DB,DC,∵点D是∠CAB的平分线上的点,DM⊥AB,DN⊥AC,∴DM=DN,

4、∵点D是BC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DB=DC,在Rt△DBM和Rt△DCN中DB=DC,DM=DN,∴Rt△DBM≌Rt△DCN∴BM=CNABCDEMN┐┐┐请你根据上面两题的证明过程思考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在解题中有哪些作用?如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一般如何添加辅助线?1.证明线段相等,2.证明垂直,3,证明点在直线上。添加的辅助线是连接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线段。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ABCD⌒⌒(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用数学语言叙述为: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在△ABC中,AB=AC.∴∠B=∠C。(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

5、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是什么?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等腰三角形的判定:ABC用数学语言叙述为: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符号语言:∵在△ABC中,∠B=∠C,∴AB=AC.⌒⌒四.等边三角形的性质:ABC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符号语言:∵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C=60°.⌒⌒⌒60°60°60°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符号

6、语言:在△ABC中,∵∠A=∠B=∠C,∴ △ABC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符号语言:在△ABC中,∵BC=AC,∠A=60°,∴ △ABC是等边三角形.⌒⌒ABC⌒符号语言:∵在Rt△ABC中,∠C=90°,∠A=30°,∴BC=AB.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ABC又CE=CD,∴∠CDE=∠CED,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ABC=∠ACB=60°.∵BD⊥AC,1. 已知: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AC边上的高,延长BC到E,使CE=CD,过点D作DF⊥BE

7、于F.求证:(1)BD=DE;ABCDEF∴∠DBC=∠ACB=30°.∴∠CED=∠ACB=30°.∴∠DBC=∠CED,∴BD=DE.典型例题证明:在△BDE中,BD=DE,DF⊥BE,∴BF=EF.1. 已知: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AC边上的高,延长BC到E,使CE=CD,过点D作DF⊥BE于F.求证:(2)BF=EF;ABCDEF猜想:BF=3FC.证明:∵在Rt△CDF中,∠ACB=60°,∴ ∠CDF=30°.∴CD=2CF.1. 已知: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AC边上的高,延长BC到E,使CE=CD,过点D作DF⊥BE于F.

8、求证:(3)请猜想FC与BF间的数量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