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 》说课稿

《菱形 》说课稿

ID:5580341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19

《菱形 》说课稿_第1页
《菱形 》说课稿_第2页
《菱形 》说课稿_第3页
《菱形 》说课稿_第4页
《菱形 》说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菱形 》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菱形 》说课稿《菱形》说稿一、说教材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菱形》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1822的内容,“菱形”是继“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和“矩形”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又学习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这一节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四边形既是平面几何中的基本图形,也是平面几何研究的主要对象,因此学好四边形的内容,尤其是特殊的四边形,对学生说,无论是进一步学习还是实际应用都是很

2、重要的。同时通过探索和证明菱形的特殊性质可以让学生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并进一步丰富对图形的认识和感受。二、说学情接下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也能做出简单的逻辑推理,而且在生活中也为本节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学生对本节的学习是相对比较容易的。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并且会用菱形的定义和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通

3、过操作发现特征,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通过菱形与平行四边形关系的研究,进一步加深对“一般与特殊”的认识。(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菱形性质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菱形的图形美,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四、说教学重难点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内容可以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菱形性质的探究。本节的教学难点是:菱形性质的探究和应用。五、说教法和学法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节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猜测

4、、验证,进而获得知识,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教学方法针对本节的特点,我采用“创设情境——观察探索——总结归纳——知识运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动手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节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在教师的指导、提示启发下,学生尝试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养成勤动手,勤钻研的习惯。六、说教学过程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一)新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菱形实例(可活动的衣帽架、收缩门、防护栏等),提问是

5、什么图形,由已知的平行四边形引入新。用这些于生活的美丽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诱发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二)新知探索利用制作好的平行四边行教具,将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平移到一个固定的位置后,让学生观察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教具的变化情况,引出菱形的定义(板书定义):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板书)【设计意图】利用自制教具,有较好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菱形的定义,同时加强了与平行四边形定义的对比性。接下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菱形的动画制作过程。出示问题问题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有几条对称轴?对称

6、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问题2:你能看出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角吗?总结学生回答得到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以及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并进一步追问:这还只是我们直观折纸得出的,那么如何证明它们呢?出示求证:(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让学生小组讨论进行证明,并请学生进行板演。【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经历探究对图形的对折,即对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感受动手实验的乐趣,培养猜想的意

7、识,感受直观操作得出猜想的便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猜想等合情推理能力。(三)堂练习接下是巩固提高环节。例1:菱形具有而平行四边形不具有性质是()。A对角相等B对角线互相平分对边相等D对角线互相垂直例2:这是一个可以活动的菱形衣架,它的边长为16,如果墙上钉子间的距离AB=B=16,则图中的∠1=________。(四)小结作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回顾:菱形的定理与性质。后作业:思考如何求菱形面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