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骨干教师示范课高二数学《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说课稿.doc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骨干教师示范课高二数学《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说课稿.doc

ID:56155567

大小:2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20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骨干教师示范课高二数学《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说课稿.doc_第1页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骨干教师示范课高二数学《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说课稿.doc_第2页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骨干教师示范课高二数学《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说课稿.doc_第3页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骨干教师示范课高二数学《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说课稿.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骨干教师示范课高二数学《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一)》说课稿_高中数学)《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一)》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二、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发现共性、类比归纳、总结解题规律。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巩固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基本知识和性质;掌握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并会求参数的值或范围。3、情感目标:让

2、学生感悟数学的统一美、和谐美,端正学生的科学态度,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觉得这节课4是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综合问题的基础。对解决综合问题,我觉得只有先定性分析画出图形并观察图形,以形助数,才能定量分析解决综合问题。如:解决圆锥曲线中常见的弦长问题、中点问题、对称问题等。所以我认为教学重点:掌握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用方程思想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关键:感悟方程组的解的个数等于直线与圆锥曲线公共点的个数。为了

3、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教法五、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学习

4、方式的转变。我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着重于学生探索研究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在课堂结构上,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1)提出问题——引入课题(2)例题精析——感悟解题规律(3)课堂练习——巩固方法(4)小结归纳——提高认识,四个层次的学法,它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接下来,我再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六、教学程序及设想(一)提出问题4(二)例题精析接着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直线与抛物线、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判断。对于例1,师生共同完成,特别关注两次

5、分类讨论,一次设直线方程时对斜率存在与否进行讨论,另一次消去一个变量y后得到一个方程(*),是否为二次方程进行再次分类讨论,求出三条直线方程后,引导学生在图形中画出。引导学生从数和形两方面加以类比分析。再对题目进行变式,使学生感悟直线与抛物线的公共点个数问题常可通过图形进行定性分析,但易出错,可通过定量分析进行论证。对于例2,由学生板演,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归纳。(三)课堂练习——巩固方法(四)类比归纳——提高认识由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收获,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

6、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五)课外作业[七、简述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对建构主义学习来说,活动是第一位的,强调要在“做数学中学数学”,由于主体自身的智力参与,特别是主体高水平的智力参与,使外部的活动过程内化为主体内部的心理活动过程。并从中产生出主体的个人体验。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以学生为主体,吸引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以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体验了双曲线的形成过程,学生对所学内容会理解更深更记忆更牢。学生在认同与体验中建构知识技能的传授和

7、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解题训练,对此,波利亚揭示:“中学数学首要任务就是加强解题训练,掌握数学就是意味着善于解题”。对于课本例题,运用4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