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7章刻板印象与归因.ppt

社会心理学7章刻板印象与归因.ppt

ID:56303657

大小:2.47 M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6-10

社会心理学7章刻板印象与归因.ppt_第1页
社会心理学7章刻板印象与归因.ppt_第2页
社会心理学7章刻板印象与归因.ppt_第3页
社会心理学7章刻板印象与归因.ppt_第4页
社会心理学7章刻板印象与归因.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7章刻板印象与归因.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影视与艺术设计学院袁博成社会心理学第一节刻板印象及其形成一、刻板印象的概念二、刻板印象的具体表现三、刻板印象的形成、作用与改变第二节偏见与歧视一、偏见与歧视的概念和成因二、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三、减少偏见和歧视的方法第三节归因与归因理论一、归因的概念二、归因理论第七章刻板印象与归因第四节归因偏差一、基本归因偏差二、活动者-观察者效应三、自我服务偏差重点重点第一节刻板印象及其形成一、刻板印象的概念(一)定义针对特定对象的既定认知模式(二)图式与刻板印象1、图式仅是一种认知系统或架构2、刻板印象可以针对任何群体,可以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3、刻板印象具有过滤作用,即过滤掉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

2、息第七章刻板印象与归因二、刻板印象的具体表现(一)性别刻板印象(二)地域和种族刻板印象三、刻板印象的形成、作用与改变(一)刻板印象的形成1、社会认同理论:是社会分类和比较的结果内群体偏爱外群体贬抑2、弱势群体的社会认同:褒奖外群体、贬损内群体第七章刻板印象与归因(二)刻板印象的作用1、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2、简化认知过程3、对抗相反信息,出现选择性注意(三)影响刻板印象改变的因素呈现反刻板印象的信息会削弱人们对刻板印象的使用第七章刻板印象与归因球过街,人不过街——《肯定自己》刻板印象,可作为一个参考,不能成为唯一标准。应该像过马路一样,一停二看三通过。需要通过细致而长期的观察才能初步结

3、论。第二节偏见与歧视一、偏见与歧视的概念和成因(一)概念1、偏见:指人们不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建立的对特定的人或事物的情感色彩明显的倾向性态度2、歧视:是指不平等看待和对待某个特定对象辨析:刻板印象:偏重于认知偏见:偏重于情感歧视:偏重于行为倾向第七章刻板印象与归因(二)成因1、社会文化历程:如文化传统2、认知因素:如最初的刻板印象来自于父母3、动机因素:发泄、竞争关系4、社会分层:不同阶层社会成员存在认知差异二、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一)性别歧视(二)种族歧视第七章刻板印象与归因三、减少偏见和歧视的方法(一)对抗刻板印象1、注意刻板对象的个人特性2、有意识地控制(二)平等接触1、处于大致相

4、同的特殊情境2、合作行为第七章刻板印象与归因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内篇·大宗师》(三)创造消除偏见的环境1、利用家庭、学校、大众传媒等2、立法第七章刻板印象与归因第三节归因与归因理论一、归因的概念第七章刻板印象与归因怎么就半瓶水?!幸好还有半瓶,不然没的喝了归因,是指根据外部信息、线索判断人的内在状态,或依据外在行为表现推测行为原因的过程,又称归因过程归因是指导自身实际行为的行为准则,更是一种人生态度二、归因理论(一)朴素心理学家理论与现象学模型1、每个人都是朴素心理学家,因为每个人都在自然地观察与推论2、本性归因与情景归因(二)相应推断理论相应推断:是指由人的

5、外显行为来推断其内在动机和人格特质,内在动机和人格是外显行为的原因(三)动机的归因理论——控制点理论1、内控:内归因2、外控:外归因第七章刻板印象与归因(四)凯利的三维理论1、三个维度:刺激客体、行为主体(个人)、背景(情境或条件)2、从区别性、一致性、一贯性三个方面考察3、逻辑分析严密、复杂,解释细致、合理,因此实际运用较少(五)异常条件聚焦模型1、逆向标准2、对照标准第七章刻板印象与归因第四节归因偏差一、基本归因偏差是指在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往往倾向于把别人的行为归结为其内在因素,而低估了情境因素的影响二、活动者-观察者效应指行动者对自身行为归因不同于他人对此行为的归因每个人都从

6、自己的角度出发,把失败的原因归为外来因素,而非个人因素三、自我服务偏差是指人趋向于把别人的成功和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而把别人的失败和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第七章刻板印象与归因第一节刻板印象及其形成一、刻板印象的概念二、刻板印象的具体表现三、刻板印象的形成、作用与改变第二节偏见与歧视一、偏见与歧视的概念和成因二、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三、减少偏见和歧视的方法第三节归因与归因理论一、归因的概念二、归因理论第七章刻板印象与归因第四节归因偏差一、基本归因偏差二、活动者-观察者效应三、自我服务偏差重点重点ThankYou!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