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第六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ID:5635767

大小:69.00 KB

页数:49页

时间:2017-12-20

第六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_第1页
第六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_第2页
第六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_第3页
第六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_第4页
第六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六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六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第六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一、程标准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八大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积极意义。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的危害。提高收集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培养全面分析历史问题和找寻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培养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历史人物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前调查采访、阅读和讨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中央对建设道路的探索、经历的曲折、取得的成绩等形成初步感性认

2、识。通过具体史实的展示,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艰难与曲折,同时使历史概念浅显易懂。通过对八大主要内容的分析,认识**八大对经济建设的正确指导意义。通过堂讨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造成的严重危害”,认识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有积累的过程,高指标等错误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困难。通过对十年探索中成就与失误的原因分析,认真反思历史,总结经验教训,从中发现历史规律并认识历史对于现实的借鉴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方针政策,就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反之,

3、就会遇到挫折并出现失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尽管出现了严重的失误,但总的趋势是前进的。中国共产党勇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并不断纠正,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巨大成就。体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念。认识要按规律办事,因为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三、教学重点重点教学中应围绕教学目标突出一个主题,即:中国共产党在十年探索中的努力、成就和教训。重点为“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危害。四、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十年探索中的失误与曲折。五、前导学进行社会调查和搜集资料,了解1956?D1966年我国

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如收集当时的图片、歌曲、影像、顺口溜,阅读当时和以后相关的报纸、、小说。采访经历过这一历史阶段的人物,增加对这段历史的感性认识。采取分组学习的方式,全班同学分组?D?D“炼钢工人”小组、“种稻农民”小组、“公社成员”小组,分别设计讲解主题,并根据图片、字、影像资料制成,以备堂展示。相互合作,进行历史短剧及劳动模拟的排练。六、教学渗透点当前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及取得的原因。现实社会中是否存在有类似于“大跃进”的做法。七、教学媒体多媒体、学生收集的史料。八、教学方法情景式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将所搜集的资料

5、,以生动的形体、语言、动作等方式表达出,达到历史的再现,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同时提高对资料的整理及再加工能力,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互动讨论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主动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并充分体现历史的综合教育功能。开放式教学方法: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资,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网络信息的作用,通过网上论坛及资共享,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问题。九、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教师引导:196年召开的**八大会议确定了新的经济建设方针。为什么说八大对经济建设具

6、有正确的指导意义?(二)讲授新1、通过表演“情景回放”,介绍八大的内容、意义“大跃进”的背景。旁白展示八大会场图片:1956年9月15日,毛主席在八大会议上致开幕词,周总理作了经济报告。……新的经济建设方针,就是要为改变我国经济化落后的状态,完成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先进的工业国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八大制定的路线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可是第二年,由于受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改变了八大的既定方针,开始了“大跃进”。2、八大二次会议及总路线利用介绍八大二次会议及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

7、设社会主义。师引导质疑:社会主义总路线具有什么特点?(生答)师展示漫画图片“骑火车”、实物图片“三面红旗”,引导学生叙述画面内容和感想。生1: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生2:大跃进开展的主要标志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生3: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3、大炼钢铁凭借大跃进时期音乐、录像的情境设置,如《今年产钢千万吨》,让学生感受热情似火的特殊年代,并质疑。“炼钢工人”小组的同学利用《1957年中英钢铁产量比较表》讲解:工业提出“以钢为纲”的口号,要求

8、7年、5年以至3年内提前实现原定的15年钢产量赶上或超过英国的目标。各个小组同学合作表演,以展现各界群众激情昂扬、“全民大炼钢铁”的热烈场景。旁白:1958年钢产指标为1070万吨。工人:只要我们使大力、出大汗,就是砸锅献铁,我们也要取得最后的胜利,实现赶超目标。农民:棉花不用摘,先进砍树炼钢去!学生:老师,我家门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