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区常见肿瘤的影像鉴别诊断.ppt

鞍区常见肿瘤的影像鉴别诊断.ppt

ID:56422078

大小:7.26 MB

页数:57页

时间:2020-06-17

鞍区常见肿瘤的影像鉴别诊断.ppt_第1页
鞍区常见肿瘤的影像鉴别诊断.ppt_第2页
鞍区常见肿瘤的影像鉴别诊断.ppt_第3页
鞍区常见肿瘤的影像鉴别诊断.ppt_第4页
鞍区常见肿瘤的影像鉴别诊断.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鞍区常见肿瘤的影像鉴别诊断.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鞍区常见肿瘤的影像鉴别诊断11影像本实习生陈。。指导老师:。。。鞍区常见四种大型肿瘤1、垂体大腺瘤(成人最常见)2、颅咽管瘤(小儿最常见)3、脑膜瘤4、动脉瘤(以上均为脑外肿瘤)影像检查方法超声:无价值。X线:平片--应用价值有很大限度;DSA--有创,一般不用。CT:平扫+增强+重建,能够很好地做出定位和定性诊断。MR:多方位、多参数和三维成像及功能成像,准确定位、定量、定界,甚至定性。(故通常选用CT和MR检查,MRI诊断率较高)基本征象鞍区肿块(密度/信号、结构、形态)强化类型与程度间接征象:颅骨改变瘤周脑水肿(脑

2、外肿瘤一般无或轻)占位征周围组织侵犯特异征象:钙化、出血等直接征象:各论:疾病概念病因临床与病理影像学应用影像学表现(特征)治疗原则影像鉴别小结新进展垂体大腺瘤垂体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发生的肿瘤,为鞍区最常见的肿瘤;直径大于10mm的为垂体大腺瘤。病因不清,可能诱因:遗传因素、物理和化学因素以及生物因素等。病理:(1)功能性(有分泌激素功能):泌乳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嗜酸细胞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嗜碱细胞腺瘤)等。(2)无功能性:嫌色细胞腺瘤。临床:发生于成人,大腺瘤一般无明显内分泌表现,常因压迫症状(视力

3、障碍、头痛、垂体功能低下等)就诊或意外发现。CT和MRI对其定位和定性诊断价值均高;MRI能清楚显示肿瘤与大血管和相邻结构的关系,优于CT。密度/信号不均匀,束腰征/雪人征。鞍内及鞍上见一类圆形实性占位病变,边界尚清楚,密度欠均匀,CT值约41-58HU。垂体窝扩大,鞍背骨质稍变薄。CT平扫289447男49岁肢端麻木2月。偶头晕头痛→↙←→鞍区见一较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矢状面和冠状面上可见典型束腰征、雪人征(腺瘤通过鞍膈向上生长时,由于受到鞍膈的限制而形成对称的切迹)

4、。T1←→T1T2病灶不均匀明显强化。视交叉、垂体柄受压上移。T1+C330527女20岁发现双眼偏盲半年余。视野检查为颞侧偏盲。蝶鞍-鞍上池内见一类圆形肿块影,密度不均匀。蝶鞍稍扩大,鞍背骨质变薄,鞍上池受压变窄。CT平扫↓治疗(综合):手术切除(根本治愈)放射(可控制肿瘤发展)药物(溴隐亭,对催乳素腺瘤和生长激素细胞腺瘤有一定效果)颅咽管瘤由外胚叶形成的颅咽管的残余上皮细胞发展起来的一种胚胎残余组织肿瘤。颅内最常见的先天性肿瘤。病因:胚胎残余学说--源于颅咽管退化过程中的残留上皮细胞。病理:成釉细胞型和乳头状型临床:

5、常见于儿童(发育障碍、颅压增高、视力视野障碍等),鞍上多见。一般无脑水肿,室间孔阻塞则出现脑积水。CT和MRI定位及定性均较准确,MRI更优。密度/信号复杂,多有囊变和钙化灶(蛋壳样钙化,CT);增强边缘或实质明显强化。T1T1FLAIRT2FLAIR389618男,2岁双视力障碍鞍区见一类圆形囊性肿块,呈长T1长T2信号,囊壁厚薄不均。囊壁呈环状强化,囊内未见明显强化。病灶占据蝶鞍、鞍上池及第三脑室前部,边缘清楚。T1+CCT平扫+重建鞍区见一类圆形囊性肿块,囊壁呈蛋壳样钙化。肿块向下压入蝶鞍,向上达到第三脑室水平。T

6、1WIT1FLAIRT2WIT2FLAIRT2WI209094男17岁语言异常、视力减退、尿失禁、昏睡1月余鞍上池-第三脑室见一类圆形囊实性占位,边界清晰,内部以囊性长T1、长T2信号为主,信号均匀;另在囊下壁可见多发结节状实性病灶,呈乳头状向囊内凸起。囊内实性病灶及囊壁明显强化,囊内容物无强化。视交叉受压向前移位,垂体可见,但垂体柄显示不清。中脑结构向后移位,中脑导水管通畅。第三脑室明显变窄,双侧侧脑室、第四脑室外形正常。肿块邻近脑实质呈受压改变,关系清楚,无脑实质浸润及水肿信号。(压迫视交叉、垂体柄、中脑;无梗阻性脑

7、积水)TT1+C治疗:手术为主,尽量完整切除部分切除术后辅以局部放疗大的囊性单腔性,可用同位素32P内放疗脑膜瘤是起源于蛛网膜粒帽状细胞的衍生物。病因:一定的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颅脑外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以及合并双侧听神经瘤等因素综合加速了蛛网膜细胞的分裂速度,可能是导致细胞变性的早期重要阶段。病理:呈球形生长,有包膜,与脑组织边界清楚,可见出血或钙化,血运丰富,以广基底与硬脑膜相连。临床:多见于成年人,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2倍。主要为压迫症状。好发部位依次为:矢状窦旁、大脑镰、脑凸面、溴沟、鞍结节等。MRI首选,C

8、T补充(是否钙化、有无出血、颅骨有无累及等)。密度/信号均匀,有包膜,可有斑点状钙化;增强均匀、显著强化,脑膜尾征。鞍上可见一类圆形均匀稍高密度灶,CT值约47HU,边界清楚,其内见一小点片状钙化灶;继发鞍上池受压伴变性。CT平扫482933女61岁反复头晕3年余鞍区占位肿块,呈等T1等T2信号,信号均匀,边界清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