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地理第1章国际物流与国际物流地理.ppt

国际物流地理第1章国际物流与国际物流地理.ppt

ID:56807003

大小:337.50 KB

页数:62页

时间:2020-06-28

上传者:U-998
国际物流地理第1章国际物流与国际物流地理.ppt_第1页
国际物流地理第1章国际物流与国际物流地理.ppt_第2页
国际物流地理第1章国际物流与国际物流地理.ppt_第3页
国际物流地理第1章国际物流与国际物流地理.ppt_第4页
国际物流地理第1章国际物流与国际物流地理.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际物流地理第1章国际物流与国际物流地理.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第一章国际物流与国际物流地理导读国际经济的互补性和国际间贸易的快速发展,促使国际物流迅速发展。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就使得国际物流的发展也呈现不均衡性,国际间物流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各国物流的标准化。 第一章国际物流与国际物流地理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能够:1.了解物流的价值;2.了解国际物流的职能;3.熟知国际物流的特点;4.掌握国际物流要素;5.掌握地理对国际物流的影响;6.国际物流标准化的意义。 第一章国际物流与国际物流地理第一节国际物流概述一、国际物流的概念与物流价值二、国际物流的发展三、国际物流的职能四、国际物流的特点 第一章国际物流与国际物流地理第二节国际物流与国际物流地理一、国际物流要素二、影响物流要素的地理因素三、国际物流标准化四、物流运输合理化的因素 结束谢谢! 国际物流概念:所谓国际物流,就是组织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也就是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国际物流的实质是按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与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返回 物流价值:1.时间价值:“物”从供给者到需要者之间有一段时间差,由于改变这一时间差创造的价值,称作“时间价值”。2.空间价值:“物”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有一段空间差。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往往处于不同的场所,改变这一场所的差别,创造的价值称作“空间价值”(也称之为“场所价值”)。3.加工附加价值:有时,物流也可以创造加工附加价值。加工是生产领域常用的手段,并不是物流的本来职能。但是,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根据自己的优势从事一定的补充性的加工活动,这种加工活动不是创造商品主要实体,形成商品主要功能和使用价值,而是带有完善、补充、增加性质的加工活动,这种活动必然会形成劳动对象的附加价值。返回 国际物流的发展自从有了国际贸易,就有了国际物流活动。国际物流的发展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发展的。国际贸易是国际物流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国际物流的高效运作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要条件。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推动。总体来说,国际物流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2.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返回 1.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这一阶段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建立了配送中心,广泛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管理,出现了立体无人仓库,一些国家建立了本国的物流标准化体系等等。物流系统的改善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物流活动已经超出了一国范围,但物流国际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在这一阶段中,20世纪60年代在物流技术上出现了大型物流工具,如20万吨的油轮,10万吨的矿石船等。70年代,受石油危机的影响,国际物流不仅在数量上进一步发展,船舶大型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而且出现了提高国际物流服务水平的要求,大数量、高服务型物流从石油、矿石等物流领域向物流难度最大的中、小件杂货领域深入,其标志是国际集装箱及国际集装箱船的大发展,国际间各主要航线的定期班轮都投入了集装箱船,使物流服务水平获得了很大的提高。70年代中后期,国际物流的质量要求和速度要求进一步提高,这个时期在国际物流领域出现了航空物流大幅度增加的新形势,同时出现了更高水平的国际联运。返回 2.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这一时期,在物流量基本不继续扩大的情况下出现了“精细物流”,物流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同时,伴随新时代人们需求观念的变化,国际物流着力于解决“小批量、高频度、多品种”的物流,出现了不少新技术和新方法,这就使现代物流不仅覆盖了大量货物、集装杂货,而且也覆盖了多品种的货物,基本覆盖了所有物流对象,解决了所有物流对象的现代物流问题。这一时期国际物流领域的另一大发展,是伴随国际物流,尤其是伴随国际联运式物流出现的物流信息和首先在国际物流领域出现的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信息的作用,使物流向更低成本、更高服务、更大量化、更精细化方向发展,许多重要的物流技术都是依靠信息技术才得以实现的,几乎物流的每一项活动都有信息技术支撑。物流质量取决于信息,物流服务依靠信息。可以说,这一阶段的国际物流已进入了物流信息时代。返回 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这一阶段,国际物流的概念和重要性已为各国政府和外贸部门所普遍接受。贸易伙伴遍布全球,必然要求物流国际化,即物流设施国际化、物流技术国际化、物流服务国际化、货物运输国际化、包装国际化和流通加工国际化等等。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国际物流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大胆探索。人们已经形成共识:物流无国界,只有广泛开展国际物流合作,才能促进世界经济繁荣。在这一阶段,Internet、条码技术以及卫星定位系统在物流领域得到了普遍应用,而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些高科技在国际物流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物流的信息化和物流服务水平。各大物流企业纷纷投巨资于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可以说,21世纪是物流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返回 国际物流的职能:国际物流通过商品的储存和运输,实现其自身的时间和空间效益,满足国际贸易活动和跨国公司经营的要求。国际物流职能是由一个完善的国际物流系统所组成,应包括如下职能:1.运输职能2.仓储职能3.商品检验职能4.商品包装职能5.进出口商品的流通加工职能6.国际物流信息系统功能返回 1.运输职能运输的职能是将商品使用价值进行空间移动,物流系统依靠运输作业克服商品生产地和需要地的空间距离,创造了商品的空间效益。国际货物运输是国际物流系统的核心。商品通过国际货物运输作业由卖方转移给买方。国际货物运输具有路线长、环节多、涉及面广、手续繁杂、风险性大、时间性强等特点。运输费用在国际贸易商品价格中占有很大比重。国际运输主要包括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单据的处理以及投保等有关方面。返回 2.仓储职能商品储存、保管使商品在其流通过程中处于一种或长或短的相对停滞状态,这种停滞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商品流通是一个由分散到集中,再由集中到分散的源源不断的流通过程。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中的商品从生产厂或供应部门被集中运送到装运港口,有时须临时存放一段时间,再装运出口,是一个集和散的过程。它主要是在各国的保税区和保税仓库进行的,主要涉及各国保税制度和保税仓库建设等方面。从物流角度看,应尽量减少储存时间、储存数量,加速货物和资金周转,实现国际物流的高效率运转。返回 3.商品检验职能由于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具有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等特点,使得商品检验成为国际物流系统中重要的子系统。通过商品检验,确定交货品质、数量和包装条件是否符合合同规定。如发现问题,可分清责任,向有关方面索赔。在买卖合同中,一般都订有商品检验条款,其主要内容有检验时间与地点、检验机构与检验证明、检验标准与检验方法等。返回 4.商品包装职能在出口商品包装设计和具体作业过程中,应把包装、储存、搬运和运输有机联系起来统筹考虑,全面规划,实现现代国际物流系统所要求的“包、储、运一体化”。即从开始包装商品时,就考虑储存的方便、运输的快速,以加速物流,减少物流费用,符合现代物流系统设计的各种要求。进出口商品的装卸与搬运作业,相对于商品运输来讲,是短距离的商品搬移,是仓库作业和运输作业的纽带和桥梁,实现的也是物流的空间效益。它是保证商品运输和保管连续性的一种物流活动。搞好商品的装船、卸船、商品进库、出库以及在库内的搬运清点、查库、转运、转装等,对提高国际物流系统的运转速度十分重要,而且节省装卸搬运费用也是物流成本降低的重要环节。有效地搞好装卸搬运作业,可以减少运输和保管之间的摩擦,充分发挥商品的储运效率。返回 5.进出口商品的流通加工职能流通加工业是为了促进销售,提高物流效率和物资利用率以及为维护产品的质量而采取的,能使物资或商品发生一定的物理和化学及形状变化的加工过程,同时可以确保进出口商品质量达到要求。出口商品的加工业的重要作用是使商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不断地扩大出口。同时也是充分利用本国劳动力和部分加工能力,扩大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进出口商品的流通加工的具体内容包括:装袋、贴标签、配装、挑选、混装、刷标记等出口贸易商品服务。另一种是生产性外延加工,如剪断、平整、套裁、打孔、折弯、拉拔、组装、改装、服装的检验、烫熨等。这种出口加工或流通加工,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同时还可以实现商品的增值返回 6.国际物流信息系统功能国际物流信息系统其主要功能是采集、处理和传递国际物流和商流的信息情报。没有功能完善的信息系统,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将寸步难行。国际物流信息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出口单证的作业过程、支付方式信息、客户资料信息、市场行情信息和供求信息等。国际物流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信息量大、交换频繁、传递量大、时间性强、环节多、点多、线长。所以要建立技术先进的国际物流信息系统。国际贸易中EDI的发展是一个重要趋势。我国应该在国际物流中加强推广EDI的应用,建设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的信息高速公路。返回 国际物流的特点:国际物流的总目标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即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适时地将货物从某国的供应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求方。国际物流使各国物流系统相互“接轨”。但由于各个国家、各地区的政治、经济贸易发展的不均衡性,就使得国际物流具有其自身的特点。1.国际物流的国际性2.国际物流环境的复杂性3.国际物流的高风险性4.国际物流的信息化与标准化返回 1.国际物流的国际性国际物流的国际性是指物流系统涉及多个国家,系统的地理范围大。这一特点又称为国际物流系统的地理特征。国际物流跨越不同地区和国家,跨越海洋和大陆,运输距离长,运输方式多样,这就需要合理选择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尽量缩短运输距离,缩短货物在途时间,加速货物的周转并降低物流成本。返回 2.国际物流环境的复杂性国际物流的复杂性主要包括国际物流通信系统设置的复杂性、法规环境的差异性和商业现状的差异性等,这也是国际物流的环境差异。在国际间的经济活动中生产、流通、消费三个环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各国社会制度、自然环境、经营管理方法、生产习惯等不同,一些因素变动较大,因而在国际间组织好货物进行从生产到消费的流动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同国家的不同物流适用法律使国际物流的复杂性远高于一国的国内物流,甚至会阻断国际物流;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会造成国际物流处于不同科技条件的支撑下,甚至有些地区根本无法应用某些技术而迫使国际物流全系统水平的下降;不同国家不同标准,也造成国际间“接轨”的困难,因而使国际物流系统难以建立;不同国家的风俗人文也使国际物流受到很大局限。由于物流环境的差异,一个国际物流系统需要在几个不同法律、人文、习俗、语言、科技、设施的环境下运行,无疑会大大增加物流的难度和系统的复杂性。返回 3.国际物流的高风险性物流本身的功能要素、系统与外界的沟通就已是很复杂的了,国际物流再在这复杂系统上增加不同国家的要素,这不仅是地域的广阔和空间的广阔,而且所涉及的内外因素更多,所需的时间更长,广阔范围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难度和复杂性增加,风险增大。国际物流的风险性主要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政治风险主要是指由于所经过国家的政局动荡,如罢工、战争等原因造成货物可能受到损害或丢失。经济风险又可分为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主要是指从事国际物流必然要发生的资金流动,因而产生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自然风险则是指物流过程中,可能因自然因素,如台风、暴雨等引起的风险。返回 4.国际物流的信息化与标准化国际化信息系统是国际物流尤其是国际联运非常重要的支持手段。国际信息系统建立的难度,一是管理困难,二是投资巨大,再由于世界上有些地区物流信息水平较高,有些地区较低,所以会出现信息水平不均衡因而信息系统的建立更为困难。当前国际物流信息系统一个较好的建立办法是和各国海关的公共信息系统联机,以及时掌握有关各个港口、机场和联运线路、站场的实际状况,为供应或销售物流决策提供支持。国际物流是最早发展“电子数据交换(EDI)”的领域,以EDI为基础的国际物流将会对物流的国际化产生重大影响。国际物流的标准化要求较高。要使国际间物流畅通起来,统一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国际物流水平是难以提高的。目前,美国、欧洲基本实现了物流工具、设施的统一标准。在物流信息传递技术方面,欧洲各国不仅实现企业内部的标准化,而且实现了企业之间及欧洲统一市场的标准化,这就使欧洲各国之间系统比亚、非洲等国家交流更简单、更有效。返回 国际物流要素国际物流一般要素由三个部分组成:(一)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二)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三)物流系统的物质基础要素返回 (一)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指的是物流系统所具有的基本能力,这些基本能力有效地组合、联结在一起,便成了物流的总功能,便能合理、有效地实现物流系统的总目的。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一般认为有:1.包装功能要素2.装卸功能要素3.运输功能要素4.保管功能要素5.流通加工功能要素6.配送功能要素7.物流情报功能要素返回 1.包装功能要素包装功能要素包括产品的出厂包装、生产过程中在制品、半成品的包装以及在物流过程中换装、分装、再包装等活动,对包装活动的管理,根据物流方式和销售要求来确定。以商业包装为主,还是以工业包装为主,要全面考虑包装对产品的保护作用、促进销售作用、提高装运率的作用、包拆装的便利性以及废包装的回收及处理等因素。包装管理还要根据全物流过程的经济效果,具体决定包装材料、强度、尺寸及包装方式。返回 2.装卸功能要素装卸功能要素包括对输送、保管、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进行衔接活动,以及在保管等活动中为进行检验、维护、保养所进行的装卸活动。伴随装卸活动的小搬运,一般也包括在这一活动中。在全物流活动中,装卸活动是频繁发生的,因而是产品损坏的重要原因。对装卸活动的管理,主要是确定最恰当的装卸方式,力求减少装卸次数,合理配置及使用装卸机具,以做到节能、省力、减少损失、加快速度,获得较好的经济效果。返回 3.运输功能要素运输功能要素包括供应及销售物流中的车、船、飞机等方式的运输,生产物流中的管道、传送带等方式的运输。对运输活动的管理,要求选择技术经济效果最好的运输方式及联运方式,合理确定运输路线,以实现安全、迅速、准时、价廉的要求。返回 4.保管功能要素保管功能要素包括堆存、保管、保养、维护等活动。对保管活动的管理,要求正确确定库存数量,明确仓库以流通为主还是以储备为主,合理确定保管制度和流程,对库存物品采取有区别管理方式,力求提高保管效率,降低损耗,加速物资和资金的周转。返回 5.流通加工功能要素流通加工功能要素又称流通过程的辅助加工活动。这种加工活动不仅存在于社会流通过程,也存在于企业内部的流通过程中。所以,实际上是在物流过程中进行的辅助加工活动。企业、物资部门、商业部门为了弥补生产过程中加工程度的不足,更有效地满足用户或本企业的需求,更好地衔接产需,往往需要进行这种加工活动。返回 6.配送功能要素配送功能要素是物流进入最终阶段,以配送、送货形式最终完成社会物流并最终实现资源配置的活动。配送活动一直被看成运输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看成是一种运输形式。所以,过去未将其独立作为物流系统实现的功能,未看成是独立的功能要素,而是将其作为运输中的末端运输对待。但是,配送作为一种现代流通方式,集经营、服务、社会集中库存、分拣、装卸搬运于一身,已不是单单一种送货运输能包含的,所以在本书中将其作为独立功能要素。返回 7.物流情报功能要素物流情报功能要素包括进行与上述各项活动有关的计划、预测、动态(运量、收、发、存数)的情报及有关的费用情报、生产情报、市场情报活动。对物流情报活动的管理,要求建立情报系统和情报渠道,正确选定情报科目和情报的收集、汇总、统计、使用方式,以保证其可靠性和及时性。上述功能要素中,运输及保管分别解决了供给者及需要者之间场所和时间的分离,分别是物流创造“场所效用”及“时间效用”的主要功能要素,因而在物流系统中处于主要功能要素的地位。返回 (二)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物流系统的建立需要有许多支撑手段,尤其是处于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中,要确定物流系统的地位,要协调与其它系统的关系,这些要素必不可少。主要包括:1.体制、制度2.法律、规章3.行政、命令4.标准化系统返回 1.体制、制度物流系统的体制、制度决定物流系统的结构、组织、领导、管理方式,国家对其控制、指挥,管理方式以及这个系统地位、范畴,是物流系统的重要保障。有了这个支撑条件,物流系统才能确立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返回 2.法律、规章物流系统的运行,都不可避免地涉及企业或人的权益问题,法律、规章一方面限制和规范物流系统的活动,使之与更大系统协调,一方面是给予保障。合同的执行,权益的划分,责任的确定都靠法律、规章维系。返回 3.行政、命令物流系统和一般系统不同之处在于,物流系统关系到国家军事、经济命脉,所以,行政、命令等手段也常常是支持物流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支持要素。返回 4.标准化系统标准化系统是保证物流环节协调运行,保证物流系统与其它系统在技术上实现联结的重要支撑条件。返回 (三)物流系统的物质基础要素物流系统的建立和运行,需要有大量技术装备手段,这些手段的有机联系对物流系统的运行有决定意义。这些要素对实现物流和某一方面的功能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主要有:1.物流设施2.物流装备3.物流工具4.信息技术及网络5.组织及管理返回 1.物流设施物流设施是组织物流系统运行的基础物质条件,包括物流站、场,物流中心、仓库,物流线路,建筑、公路、铁路、港口等。返回 2.物流装备物流装备是保证物流系统开动的条件,包括仓库货架、进出库设备、加工设备、运输设备、装卸机械等。返回 3.物流工具物流工具是物流系统运行的物质条件,包括包装工具维护保养工具、办公设备等。返回 4.信息技术及网络信息技术及网络是掌握和传递物流信息的手段,根据所需信息水平不同,包括通讯设备及线路、传真设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返回 5.组织及管理组织及管理是物流网络的“软件”,起着连结、调运、运筹、协调、指挥其它各要素以保障物流系统目的的实现之作用。返回 影响物流要素的地理因素物流要素的实现离不开地理因素,这里所说的地理因素是指地理区位因素对物流的影响。区位是指人类行为选择的场所或地点,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位置(绝对区位),二是指分布(相对区位,即各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地理区位因素对物流因素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自然因素(二)社会经济因素返回 (一)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对国际物流的影响包括:1.地形因素的影响2.陆域条件的影响3.气候条件的影响4.水文条件的影响5.水域条件的影响返回 1.地形因素的影响地形是指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按其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地形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效果,它时刻在变化着。此外,还有受外力作用而形成的河流、三角洲、瀑布、湖泊、沙漠等。地形条件对物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物流设施的选择和交通路线的选择。物流设施应选择地势高亢、地形平坦,且应具有适当的面积与外形,适宜建筑的地形。若选在完全平坦的地形上是最理想的;其次选择稍有坡度或起伏的地方;对于山区陡坡地区则应该完全避开;而交通线路和交通设施的建设尤其受地形的影响和限制。返回 2.陆域条件的影响陆域条件对港口影响尤为重要。如地势是否平坦开阔、是否有利与港口的建设。港口陆域纵深主要受地形、地物的限制,在确定时一般考虑吞吐量、货种、装卸工艺要求、港口平面布置、铁路分区车场形式、港口的可能发展余地等多种因素的要求。返回 3.气候条件的影响气候对物流的影响尤其明显。如暴雨、洪水、大雪对铁路公路运输的影响,大风沙尘暴对运输的影响。狂风巨浪对海运的影响等。在物流设施选址过程中,主要考虑的气象条件有湿度、温度、风力、降水量、无霜期、日照等指标。如选址时要避开风口,因为在风口建设会加速露天堆放商品的老化。返回 4.水文条件的影响水文现象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人类生存不可替代的水资源之源泉。水在循环过程中的存在和运动形态,称为水文现象。如:降雨、径流、河流的水情,地下水位的变化等等。水文条件对内陆河运输有着重大影响,如:每条河流每年都有一个汛期和枯水期,同时还存在连续丰水年与连续枯水年的多年周期等。同时,物流设施选址需远离容易泛滥的河川流域与上溢地下水的区域。要认真考察水文资料,地下水位不能过高,洪泛区、内涝区、故河道、干河滩等区域绝对禁止使用。返回 5.水域条件的影响水域条件是指一个水域的自然条件。如水域的深浅、气候条件、潮汐变化的影响、水域通航能力对运输船只的影响等。返回 (二)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对国际物流的影响包括:一个国家(地区)的政治、军事状况,社会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先进程度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国际物流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的崛起,往往会引起周边国家乃至世界范围内需求的增长,导致国际物流活动的增加。这一点在国际石油资源的争夺中尤其明显。石油战争、石油政治、石油金融和石油价格紧密相联,构成了当今国际政治、军事、经济的中心。全球经济复苏带来的能源需求扩大,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石油筹码份量加重,使得国际石油成为美国政府,乃至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包括石油价格与石油金融在内的石油战略已经逐渐移至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中心位置,也成为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与石油安全的重要方面。国际物流的主要货物运输来源于石油产业。返回 国际物流标准化(一)物流标准化的意义(二)国际物流标准化现状(三)我国物流标准化现状返回 (一)物流标准化的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标准化工作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国际标准的采用已经十分普遍,标准化已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而目前,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相当不完善,尽管已建立了物流标识标准体系,并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国家标准,如《商品条码》、《储运单元条码》、《物流单元条码》等,但这些标准的应用推广存在着严重问题。以《储运单元条码》为例,应用正确率不足15%。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物流标准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可以统一国内物流概念2.可以规范物流企业3.可以提高物流效率4.可以使国内物流与国际接轨返回 (二)国际物流标准化现状随着贸易的国际化,标准也日趋国际化。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制定本国标准,已经成为WTO对各成员的要求。目前,世界上约有近300个国际和区域性组织,制定标准和技术规则。其中最大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与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联盟等,它们创立ISO、IEC、ITU、EAN.UCC均为国际标准。从世界范围看,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在各个国家都还处于初始阶段,标准化的重点在于通过制定标准规格尺寸来实现全物流系统的贯通,提高物流效率。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供应链的快速发展,国际物流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而物流系统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已经成为先进国家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效益,提高竞争力的必备手段。在国际集装箱和EDI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各国开始进一步在物流的交易条件、技术装备规格,特别是单证、法律环境、管理手段等方面推行国际的统一标准。返回 (三)我国物流标准化现状我国自2004年成立全国物流标准化委员会、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2005年发布《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以来,物流标准化工作进入了一个逐步有序化的进程。2006年,我国在物流标准工作的组织管理、重要标准的制、修订以及标准的宣传、落实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未来几年,我国物流标准化工作依然任重道远。2007年将继续加快贯彻落实《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加强物流标准项目编制工作的交流与协调,全面开展物流标准化的学术研究,做好分技术委员会的筹建工作,做好重要标准的宣贯落实工作等,以充分发挥标准在规范、促进行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返回 物流运输合理化的因素由于运输是物流的核心功能,因此物流的合理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输的合理化。影响运输合理化的因素有许多,但起关键作用的有六个方面的因素:1.运输距离2.运输环节3.运输工具4.运输时间5.运输费用6.运输线路返回 1.运输距离在运输时,运输时间、运输货损、运费、车辆或船舶周转等运输的若干技术经济指标都与运距有一定比例关系,运距长短是运输是否合理的一个最基本因素。缩短运输距离从宏观、微观都会带来好处。返回 2.运输环节每增加一次运输,不但会增加起运的运费和总运费,而且必须要增加运输的附属活动,如装卸、包装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也会因此下降。所以,减少运输环节尤其是同类运输工具的环节,对合理运输有促进作用。返回 3.运输工具各种运输工具都有其使用的优势领域。对运输工具进行优化选择,按运输工具特点进行装卸运输作业,最大发挥所用运输工具的作用,是运输合理化的重要一环。返回 4.运输时间运输是物流过程中需要花费较多时间的环节,尤其是远程运输,在全部物流时间中,运输时间占绝大部分,所以,运输时间的缩短对整个流通时间的缩短有决定性的作用。此外,运输时间短,有利于运输工具的加速周转,充分发挥运力的作用,有利于货主资金的周转,有利于运输线路通过能力的提高,对运输合理化有很大贡献。返回 5.运输费用运输费用在全部物流费用中占很大比例,运费高低在很大程度决定整个物流系统的竞争能力。实际上,运输费用的降低,无论对货主企业来讲还是对物流经营企业来讲,都是运输合理化的一个重要目标。运费的判断,也是各种合理化实施是否行之有效的最终判断依据之一。返回 6.运输线路组织商品合理运输,在发运地和到达地之间往往有多条运输线路,存在多种运输方式。运输路线的选择必须从物流的总体目标出发,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工程原理与方法,充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点,必要时还要以运筹学等数量方法建立模型与图表,选择和规划合理的运输线路,以最短的路径、最少的环节、最快的速度和最少的费用,组织好物质产品的运输活动,避免对流运输、迂回运输、重复运输、过远运输和无效运输等不合理运输的出现。返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