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 心电向量与心肌缺血课件.ppt

心电图 心电向量与心肌缺血课件.ppt

ID:56994649

大小:4.52 MB

页数:79页

时间:2020-07-26

心电图 心电向量与心肌缺血课件.ppt_第1页
心电图 心电向量与心肌缺血课件.ppt_第2页
心电图 心电向量与心肌缺血课件.ppt_第3页
心电图 心电向量与心肌缺血课件.ppt_第4页
心电图 心电向量与心肌缺血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电图 心电向量与心肌缺血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心电图 三基考前复习1心电图波段的统一命名临床常用——3波:P波,QRS波,T波;2段:PR段,ST段;2间期:PR间期,QT间期2心电图导联体系(leadsystem)心电图导联——记录人体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常规12导联体系——Einthoven创设,国际通用。包括:6个肢体导联I,II,III,aVR,aVL,aVF。6个胸导联V1,V2,V3,V4,V5,V63常规12导联体系1、肢体导联(limbleads):电极放置:右臂(R),左臂(L),左腿(F)。双极肢体导联——I,II,III(又称标准导联)意义:反映所测的两肢体间电位差的变化。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

2、VR,aVL,aVF意义:主要代表检测部位的电位变化。导联轴——某导联正负两电极之间的假想连线,称为该导联的导联轴。方向从负极指向正极。4标准导联连线方式连接正极负极I左臂右臂II左腿右臂III左腿左臂左臂,右臂——各反映左肩,右肩的电位。左腿,右腿——均反映身体下部的电位。标准导联只反映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变化。导联轴(由负极指向正极)5加压单极肢体导联连线方式连接正极(探查电极)负极(无干电极,中心电端)aVR右臂左臂+左腿aVL左臂右臂+左腿aVF左腿右臂+左臂无干电极探查电极6Einthoven三角Einthoven假设:肢体导联电极连接位置是左臂,右臂及左腿,连接三点组

3、成等边三角形。心脏电偶位于其中心。IIIIII标准导联I,II,III的导联轴平行移动,可相交于三角形中心,与加压肢体导联一并通过坐标图的轴中心。7肢体导联额面六轴系统将6个肢体导联的导联轴,保持各自的方向,平行移动到中心,再将其尾端延长作为该导联的负导联,组成额面6轴系统(Bailey六轴系统)。6个导联轴均匀分布,每两个相邻的导联轴夹角30度。记录前额面(上下,左右方位)的心电向量。上下左右82、胸导联(CHESTLEADS)胸导联为单极导联。连线方式——胸壁上某点连探查电极。3个肢体导联电极各连一个5000Ώ的电阻,再一起接为无干电极。9胸导联从水平面(前后、左右方位)上

4、观察心电向量后前右左10胸导联探查电极放置的部位11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一、心电图测量定走纸速度:25mm/s定标准电压:1mV=10mm1mm=0.1mV1mm=0.04sec(40ms)12(一)测量心率心率(次/分)=60/R-R(或P-P)间距注:心律不齐时,应取数个R-R间距的平均值计算。(二)测量振幅确定测量参考水平:P波以起始前的水平线为准。QRS、J点、ST段、T、U波的高低,以QRS起始部(点)水平线为准。13测量各波段时间1、各波时间:从波形起点内缘到终点内缘。2、单导联心电图仪记录的测量:P、QRS波以最宽大的为准P-R间期测P宽大且有Q的导联Q-T间期

5、以最长的Q-T为准——在12导联中选1个导联测量3、12导联同步心电图仪记录的测量:P、QRS波各波最早的起点到最晚的终点P-R间期最早的P波和最早的QRS波的起点Q-T间期最早的QRS波起点到最晚的T波终点——在12导联中选不同的导联测量14测量平均心电轴1、平均心电轴:指在前额面内QRS波电轴的方向,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反映心室在除极过程这一总时间内的平均电势方向(主要)和强度。电轴偏移的诊断:电轴正常、左偏、右偏。152、表示方式:以平均心电轴与I导联正 侧段的夹角来表示平均心电轴偏移方向。0+I+III平均心电轴163、平均心电轴测量方法:(1)准确测

6、量法(OA)(OB)17平均心电轴测量方法(2)目测法:(3)查表法:测算I、III导联QRS振幅的代数和值,直接查表。根据I、III导联QRS的主波方向,简要判断。箭头表示QRS主波方向18平均心电轴测量方法(2)目测法:(3)查表法:测算I、III导联QRS振幅的代数和值,直接查表。根据I、III导联QRS的主波方向,简要判断。箭头表示QRS主波方向194、平均心电轴临床意义:心电轴偏移的影响因素:心脏解剖位置、质量传导系统功能、状态年龄、体型常见病变:电轴左偏——左心肥大,左前分支阻滞电轴右偏——右心肥大,左后分支阻滞20测量心脏转位测量方法:自心尖向心底(沿心脏长轴)观

7、察,心脏沿长轴出现的转位。逆钟向转位顺钟向转位RS正常见于V3或V4出现在V1或V2出现在V5或V621心脏转位的临床意义反映心电位的变化:可见于正常人见于心室肥厚:逆钟向转位——左心室肥厚顺钟向转位——右心室肥厚22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一)分析对像:P,QRS,T,u波P-R间期,Q-T间期S-T段(二)分析内容:形态,时间,振幅(三)熟记正常值范围:23正常心电图的一般规律P波形态:I、II、aVF、V4~V6直立,aVR倒置;时间:<0.12sec;振幅:肢导<0.25mv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