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素的临床应用课件.ppt

抗菌素的临床应用课件.ppt

ID:56999389

大小:245.50 KB

页数:80页

时间:2020-07-26

抗菌素的临床应用课件.ppt_第1页
抗菌素的临床应用课件.ppt_第2页
抗菌素的临床应用课件.ppt_第3页
抗菌素的临床应用课件.ppt_第4页
抗菌素的临床应用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菌素的临床应用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原则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马忠森合理应用抗菌素的两个决定因素:1、有无应用抗生素的指征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基本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各类药物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病原微生物耐药机制常用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一、诊断为细菌感染者依据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确立细菌感染诊断。如真菌、结核杆菌、支原体、螺旋体、原虫等感染等是应用指征。二、近早确立感染原三、根据抗菌素作用特点、代谢过程选择用药药代动力学(PK):反映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药效动力学(PD):反映药物作用于

2、机体发挥药理作用的过程。根据PK/PD理论抗菌药物可分为浓度依赖药物和时间依赖药物。浓度依赖性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两性霉素B等等。药物疗效取决于浓度、提高峰浓度可提高临床疗效,原则上浓度依赖性药物应一日一次用药。氟喹诺酮类毒性与浓度有关例外时间依赖性药物包括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糖肽类、唑类。血药浓度T›MIC应用时间依赖性药物应缩短投药时间。时间依赖性药物中有半衰期长(阿奇霉素、头孢曲松、糖肽类、唑类),如总量不变增加次数并不增加疗效。四、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制订治疗方

3、案1、品种选择 2、给药剂量3、给药途径1)轻症感染可口服给药2)尽量避免局部给药4、给药次数:结合药动学和药效5、疗程:一般:体温正常、症状消失72-96小时可停药。特殊情况: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氏杆菌病、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深部真菌、结核病等疗程必须长。六、联合用药指征1、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及免疫缺陷者严重的感染2、单一抗菌素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3、单一抗菌素不能控制的心内膜炎或败血症4、需长疗程治疗但病原菌易耐药5、联合用药注意事项:毒性大加毒性小如两性霉素(毒性大)+氟胞嘧啶治隐球菌脑膜

4、炎选有协同或相加,ß内酰胺类+氨基甙类联合常用2种特殊病理生理情况下应用的基本原则一、肾功能减退患者应用原则:1、尽量避免肾毒性药物的应用;2、尽量选用无毒和低毒;3、调整给药剂量及方法;4、监测调整给药方案:1、经肾排泄、经肾和肝胆同时排泄减量;2、肾毒性抗菌药物,又必须用,要监测肾功能;二、肝功能减退1、肝脏清除药物但并无明显毒性发生,肝病可用,但要慎重:如红霉素2、主要经肝脏清除或代谢(有毒性反应发生)避免应用:如绿、利福平、红霉素酯化物3、药物经肝肾排除(毒性不大)减量:青霉素、头孢菌素等4、主要经肾排泄,肝病无须调

5、整计量,氨基甙类属此类抗菌素三、老年患者的应用原则1、正常用量的2/3-1/22、常用药;青霉素、头孢菌素3、监测:血药浓度及血肌苷五、小儿患者用药1、氨基甙类尽量避免应用2、万古霉素:应用过程要慎重3、四环素:小于8岁不可用4、喹诺酮类:小于18岁不可用六、妊娠和哺乳期患者抗生素的应用(一)妊娠期患者抗生素的应用考虑药物对母体和胎儿两方面的影响1、致畸作用----------2、对母体、胎儿均有影响,如--------3、对母体、胎儿均无影响,也无致畸作用,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磷霉素(二)哺乳期患者抗生素的应用应用抗菌素时

6、应暂停哺乳基本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各类药物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病原微生物耐药机制常用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细菌耐药性—全球难题名词及概念PRSP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E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CoNS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AmpC-内酰胺酶(G-)ESBLs超广谱-内酰胺酶Biofilm生物被膜PRSP(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ISP(对青霉素低度敏感的肺炎链球菌)概念:PRSP:MIC≥2µg/mlPISP:MIC0.1—1.0µg/mlPRSP的发生机制:

7、①改变抗生素的作用靶位-PBPs(PBP1a、PBP2a、PBP2x、PBP2b)②产生青霉素酶③细胞壁改变,药物难于渗入细菌体内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E(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CoNS(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A耐药机制:①高度耐药:产生新型PBP2,与药物亲和力下降②低中度耐药:PBPs结构改变或青霉素酶的量增加主要染色体介导、亦有质粒介导MRSA耐药广泛:青霉素类,红霉素类,林可霉素类,氯霉素类,庆大对头孢菌素类耐药率高达40%~70%作用: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环水解,变成酸

8、性衍生物而失去抗菌活性种类:超过30余种青霉素酶,TEM-,SHV-1ROB-,NMC-A,PER-1,AmpC,IMP-1,OXA-1等。产酶菌:G-菌:大肠杆菌、克雷伯、绿脓杆菌,G+菌:金葡菌,厌氧菌:脆弱类杆菌等。β-内酰胺酶由质粒或染色体介导产生。β—内酰胺酶基因突变耐药性染色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