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力平衡说课稿电子教案.doc

二力平衡说课稿电子教案.doc

ID:57084040

大小:2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8-01

二力平衡说课稿电子教案.doc_第1页
二力平衡说课稿电子教案.doc_第2页
二力平衡说课稿电子教案.doc_第3页
二力平衡说课稿电子教案.doc_第4页
二力平衡说课稿电子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力平衡说课稿电子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二力平衡说课稿精品文档《二力平衡》说课稿安县花荄镇中蒋和平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六节《二力平衡》,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程序、作业与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说说这节课。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之后,对力的平衡进行研究,包括其定义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2、这一节内容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步一诠释(不受力和受平衡力),也对后面学习摩擦力、压强和浮力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二力平衡或说力的平衡是分析力学问题不可缺少的理论和方法,所以本节课是整个九年级的重点。3、科学探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一

2、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本节还安排了《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本探究还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新方法,即: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二、教学目标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所以准确、易懂、可行、可测的目标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任务,从而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同

3、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和几个的平衡。(2)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初步学习分析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竖直或水平方向的受力及其大小关系。(3)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了解二力平衡。(2)、通过探究活动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影响误差的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三、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二力平

4、衡条件及判断二力的平衡的两种方法。利用条件判断和利用物体的状态判断。(2)、利用力的平衡建立力的大小的关系式。2、教学难点(1)、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2)、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际运用。四、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探究过程很容易得出正确结论,不需要太多时间。其它就是通过列举实例,强调条件分析。第五点、教具准备:视频光盘、小车、钩码、细线、带滑轮的长木板等。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能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符合认识规律,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求知欲望,只有准备充分的教具,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教学方法:《学生生存》一书中写到:“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

5、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新时代,作为教育者,应勇敢地面对改革,自觉完成从重“教”向重“学”的转变,从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针对初三学生的特点和现在教育的形势,我准备采用让学生来做演示实验、学生讨论分析、教师点拨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引导学生理解“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学程序一、通过复习牛顿第一定律,设疑导入新课。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能不能反转来说?创设情景引入:分析身边的事物:吊在天花板上的电灯、放在桌面是的粉笔盒,站在地面上的学生,教师手拿书上下匀速移动。(上述

6、问题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能把当前的问题同牛顿第一定律联系起来: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处于这两种状态下的物体是不是就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呢?同时进一步让学生认识物理就要身边的道理。)引入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概念。用多媒体投影:“力的平衡”,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教育专家指出: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斯托克威也曾说过:“要想快速有效地学习,任何东西你必须看它、听它和感觉它。”多媒体的作用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1、请

7、学生讨论如何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请学生代表发言,分析实验器材或装置有什么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2、学生代表演示实验,得出结论。A、有两种可能(1)学生有预习,结论很容易得出。(2)可能得到大小不相等的结果,让学生分析原因及如何改进。引导学生理解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在设计实验中考虑如何减小实验误差。B、学生可能提到重力和支持力的问题,引导学生将问题多因素简单化。C、这个设计的作用之一是体现物理实验对得出物理规律的重要性,二是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方法和真实感受,三是体现合作在探究中的作用。)3在得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