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课件.ppt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课件.ppt

ID:57094137

大小:1.25 MB

页数:53页

时间:2020-07-31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课件.ppt_第1页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课件.ppt_第2页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课件.ppt_第3页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课件.ppt_第4页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晕厥定义晕厥是儿童的常见病症,它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一过性脑缺血或能量供应不足,导致脑缺氧或神经元能量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意识丧失、肌张力降低或消失而摔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50年代…………………71.9/10000080年代末90年代初… 125.8/100000女孩比男孩发病率高约有15%的儿童及青少年在18岁前至少发生过1次晕厥部分患者具有高度的猝死危险性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流行病学晕厥病因复杂,可由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Syncope,VVS)、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代谢性

2、疾病等许多原因引起。除此以外,仍有部分患儿其晕厥的原因始终不明。晕厥病因(2008,全国多中心联合研究,n=710)病因例数(%)性别年龄(mean±SD)(岁)男女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557(78.6%)25030712.29±2.88血管迷走性晕厥血管抑制型177(25.0%)789912.92±3.01血管迷走性晕厥心脏抑制型34(4.80%)171712.29±2.76血管迷走性晕厥混合型73(10.3%)264712.74±2.61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249(35.1%)11213711.75±2.70直立性低血压14(2.00%)8610.93±

3、2.73境遇性晕厥10(1.40%)9113.20±4.29心源性晕厥15(2.10%)6911.60±3.68神经源性晕厥10(1.40%)469.40±3.37代谢性疾病6(0.80%)4215.67±2.07心因性疾病6(0.80%)3312.00±2.19不明原因晕厥116(16.3%)556110.43±2.92总计71032238811.96±3.01儿童一过性意识丧失基础疾病谱(2009,全国多中心联合研究,n=918)病因百分比(%)晕厥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血管迷走性晕厥血管抑制型74.1%21.6%血管迷走性晕厥心脏抑制型4.8%血管迷走性

4、晕厥混合型9.9%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34%直立性低血压2.1%境遇性晕厥1.7%心源性晕厥2.10%不明原因晕厥19.8%非晕厥神经源性晕厥2.1%心因性疾病1.1%代谢性疾病0.9%自主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好发于青春期女孩,多于站立体位发生,发作前往往存在诱因,如持久站立、运动、精神紧张、闷热环境等,此外一些特殊场景如晨起后、大小便,咳嗽等也可诱发。往往具有明显的晕厥先兆症状如头晕、恶心、多汗等,意识丧失时间一般在数秒至数分钟之间。体位性心动过速(POTS):是指直立或直立倾斜试验10分钟内心率>120次/分或增快>35次/分。伴轻度的头痛、头晕、疲

5、乏、视物模糊、胸闷、心悸、手颤等晕厥先兆。不能耐受运动及严重时可出现晕厥等直立不耐受的症状。直立性低血压(OH):是指体位由平卧变成直立后3分钟内血压下降,收缩压下降20mmHg,或收缩压下降至90mmHg以下,或舒张压下降10mmHg。这种患儿一般有头晕,有时会发生晕厥或晕厥先兆。有些此类患儿在做HUT的过程中表现为进行性的持续血压下降,从而出现明显的低血压和发生晕厥。神经源性晕厥:患儿晕厥发作时常伴有肢体的抽动或肌张力的改变,意识丧失时间常常>5分钟,且晕厥后常存在神经系统的异常体征如定向障碍。心源性晕厥:往往存在心脏病史,发病年龄偏小,运动可诱发晕厥

6、的发生,晕厥先兆症状不明显。代谢性晕厥:常存在明确的发病诱因,晕厥前往往有虚弱、饥饿、虚汗、头晕,最后出现意识丧失,发作与体位无关,过程缓慢。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机制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儿童一般其晕厥都发生在心脏充盈减少时或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时,如看到血液、疼痛、所处的环境闷热或洗热水浴等,运动时或紧张时也可诱发晕厥发作,然而最常见的诱因是持久站立。一般当人站立时大约有500ml血液积留于腹部及下肢。因此当正常儿童持久站立时,静脉回流减少,心室充盈血容量下降,从而减少了与脑干迷走神经背核直接相联系的心室后下壁心脏机械受体(或C纤维)的激活,反射性增加交感神经

7、冲动,结果使心跳加快10~15次/分,周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从而维持正常的脑血流。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起初也是回心血量减少,心室充盈下降,但由于患儿体内儿茶酚胺水平高,引起心室过度强烈收缩,造成“空排效应”,反而激活了心室后下壁心脏机械受体冲动经C纤维传递到脑干迷走神经中枢,从而使迷走神经活性加强(该反射称为Bezold-Jarish反射),反馈抑制交感神经,从而作用于外周血管和心脏,使外周血管扩张、心脏抑制、血压下降、脑血流减少而发生晕厥。1年长儿多见(>5岁)2有晕厥或晕厥先兆表现3有诱发因素(精神刺激、疼痛刺激、持久站立等)4直立倾斜试验5常规检查除

8、外其它疾病临床诊断直立倾斜试验(HUT)HUT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