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课件 第二讲.ppt

科学技术哲学课件 第二讲.ppt

ID:57164518

大小:154.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8-02

科学技术哲学课件 第二讲.ppt_第1页
科学技术哲学课件 第二讲.ppt_第2页
科学技术哲学课件 第二讲.ppt_第3页
科学技术哲学课件 第二讲.ppt_第4页
科学技术哲学课件 第二讲.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学技术哲学课件 第二讲.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讲科学发现的方法一、什么是归纳方法从个别的或特殊的事例中概括出其共同特性或一般性结论的方法。是从一些单称陈述得出全称陈述的方法。归纳法有多种类型,如:完全归纳法、数学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可运用于科学研究中的归纳法通常是不完全归纳法。二、简单枚举法简单枚举法是一种简单的不完全归纳法,从它可以看到归纳法的主要特点。简单枚举法:仅根据对同类事物的几个事例或同类现象的几次考察,发现它们具有某种共同特性,并且没有发现反例,于是就得出关于这类事例或这类现象具有该种特性的一般性结论。简单枚举法的形式:S1是PS2是PS3是P……所有的S1、S2、S3……都是S所以所有的S都是P简单枚举

2、法的特点缺陷:结论不一定真、不一定可靠。优点:运用简单方便;合乎直觉习惯。三、归纳方法的局限从简单枚举法存在的问题,人们可能会进一步问:可能对归纳方法进行改进、提出更合理的归纳方法来吗?可能通过归纳方法由真的前提获得真的结论吗?如果科学理论是真的理论,那么可能通过归纳方法获得科学理论吗?答案是否定的,理由如下:A,由于归纳的前提只是所要研究事物的一部分,而结论却要论及全部事物,结论的内容超出了前提,因此,结论不可能因前提真而真。B,对归纳方法的可靠性难以提出辩护。穆勒、罗素等人提出过各种辩护,但都是失败的C,坚持认为由归纳方法可从真的前提获得真的结论,将把科学发现当成一个机械过

3、程。如果真有这样一种归纳方法,根据它可从真的前提获得真的结论,那么科学的发现就完全成了一个机械过程。归纳机不可能D,误解了科学理论本身。科学理论的一些术语如“力”、“基因”、“场”等与经验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它们不可能是单纯归纳的结果。许多人看到了归纳法所存在的这一问题:莱布尼茨说:感觉对于我们的一切现实认识虽然是必要的,但是不足以向我们提供全部认识,因为感觉永远只能给我们提供一些例子,也就是特殊的或个别的真理。然而印证一个一般真理的全部例子,不管数目怎么多,也不足以建立这个真理的普遍必然性,因为不能得出结论说,过去发生过的事情,将来也永远会同样发生四、几点启示1,不能对发现方法

4、抱不切实际的期望,认为从经验中获取普遍性结论有一条逻辑或机械的道路可循。人们通常抱有这样的期望。如培根就曾这样写道:“我所建议的关于科学发现的途程,殊少有赖于智慧的锐度和强度,却倒是把一切智慧和理解力都置于几乎同一水平上的”。在培根看来,有了科学发现的方法,即使才智并非出众的人,也可以利用它对科学作出贡献的。2,发现的方法是多元的由于没有一种发现方法能保证一定能获得科学理论。因此存在多种发现科学理论的方法。费伊阿本德提出:反对方法实际上,不同科学家有不同的发现科学理论的方法。以牛顿与爱因斯坦为例:牛顿强调归纳方法,他认为“特殊的命题总是从现象中推论出来,然后用归纳法加以概括而使

5、之带有普遍性的”。爱因斯坦认为,获得科学理论“并没有逻辑的道路;只有通过那种以对经验的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得到”。3,要宽容他人或其它学科的方法,也要对自己所运用的方法有自信,不要盲从。在众多的发现方法中,每一种方法都有其合理性,但又都有其局限。自己所运用的方法有其合理性,因此要有自信。自己所运用的方法届有其局限,因此要宽容其它的方法4,不要对科学理论有过高的期望。人们常常对科学理论抱有过高的期望,认为它是永恒真的或是绝对可靠的。由于没有一种发现方法可保证能从经验中获得可靠的普遍性结论,因而人们认识到,这样的理论如果说不是没有,也难以达到。正是如此,一般把由发现过程所获

6、得的普遍性结论称为假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