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的词序.doc

古代汉语的词序.doc

ID:57700050

大小:4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9-01

古代汉语的词序.doc_第1页
古代汉语的词序.doc_第2页
古代汉语的词序.doc_第3页
古代汉语的词序.doc_第4页
古代汉语的词序.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的词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古代汉语的词序第一节宾语前置这里说的宾语前置,是从句法结构的角度,比较普遍的用法和稳定的情况来讲的,区别于临时性的修辞性的倒装,如“甚矣,汝之不惠!”“大哉,尧之为君!”(主谓倒装)宾语前置有动词的宾语前置和介词的宾语前置两种。古代汉语中,宾语通常还是放在动词或介词后,如“治国家”,“乱天下”,“以粟(易之)”,“(治)于人”。但在一定条件下,要放在动词或介词前。这种条件是:一.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一)动词宾语前置(1)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欺谁)(2)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

2、成三年》)(敢怨谁)(3)敢问何谓也?(《左·郑伯克段于鄢》)(谓何;说什么)(4)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适奚;去哪里)(5)方此时也,尧安在?(《韩非子·历山之农者侵畔》)(在安:在哪里)(6)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韩愈《张中丞传后叙》)(说何:说什么)(二)介词宾语前置(1)先生何以幸教寡人?(《战国策·范雎说秦王》)(以何;拿什么)(2)吾谁与为亲?(《庄子·齐物论》(与谁)(3)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与谁)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一类宾语前置

3、,包含的条件实际是两个,一是句子为否定句,即句中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否定的无定代词“莫”(没有谁);二是宾语是代词。(1)吾爱之,不吾叛也。(《左·子产论尹何为邑》)(不叛吾)(2)邻国未吾亲也。(《国语·齐语》)(未亲吾)(3)我无(毋,不要)尔诈,尔无(毋)我虞(诈)。(《左·宣十五年》)(无诈尔,无虞我)(4)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孟子·许行》)(莫或欺之,没有人欺骗他)(5)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左·昭十二年》)(不与(给)我)(6)民不足而可治者

4、,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贾谊《论积贮疏》)(未尝闻之)(7)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莫许之;没有人赞同他。))(8)彼不我恩也。(柳宗元《童区寄传》)(不恩我;不对我施恩)这类宾语前置,有两点要注意:(一)宾语是“君”,“子”,“公”之类,有一定的称代作用,但不是代词,所以,虽是否定句,却不前置。如:(1)若不许君,将焉用之。《左·昭四年》)(2)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庄子·秋水》)(3)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史·项羽本纪》)(二)否定句代词宾语前

5、置的规律远没有疑问代词的宾语前置严格,宾语前置和不前置的情况都较普遍;甚至同一书中同一内容的句子,前置、不前置的形式并存。如:(1)有事而不告我。(《左·襄二十八年》)(2)夫不恶(wu4)女(汝)乎?(《左·襄二十六年》)(那人不厌恶你吗?)(3)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诸侯莫违我。(《管子·封禅》)(4)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诗·魏风·圆有桃》)(5)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王风.黍离》)(6)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不我击。(《汉书·李广传》)(7)汉果不击我矣。(《汉书·赵充国传》)(三)宾语用代词

6、复指这类宾语前置的特点是在前置宾语之后,动词之前,用代词“是”、“之”对宾语加以复指。(另一派学者认为,“是”、“之”是助词,起标志宾语前置的作用。)划句子成分的时候,前置宾语加浪线,“是”、“之”也加浪线表示。(1)秉国之均,四方是维。(《诗·小雅·节南山》)(维四方)(2)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僖五年》)(灭虢)(3)今吴是惧而城于郢。(《左·昭二十三年》)(惧吴)(4)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论语·先进》)(问异;问其他问题。问由与求;问仲由和冉求。)(5)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7、《国语·勾践灭吴》)(有何后)(6)寡人是(之)征,寡人是(之)问。(《左·僖四年》)(征是;责问这件事。问是;责问这件事)(7)君子是(之)则是(之)效。(《诗·小雅·鹿鸣》)(则是;遵循这个。效是;效法这个。)(8)《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左·郑伯克段于鄢》)(谓是;说这个。)(9)四方之民莫不俱至,此之谓圣治。(《庄子·天地》)(谓此;叫这个)这类前置宾语之前,再加上表示限止的范围副词“惟”(唯.维),就构成“惟+宾+是(之)+动”格式:(1)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左·宣十二

8、年》)(唯求敌;只寻求敌人)(2)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左·吕相绝秦》)(唯视利;只看利益)(3)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唯忧其疾;只担心他会生病。)(4)现代汉语成语:唯你是问.惟命是从.唯利是图。第二节部分状、补古今差异一.动量表示法:古为“数十动”;今为“动+数+量”:(1)又与之遇,七遇皆北。(《左·文十六年》)(七遇:接仗七次)(2)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