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计算错误的成因与对策.doc

浅谈小学生计算错误的成因与对策.doc

ID:57769981

大小:5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7

浅谈小学生计算错误的成因与对策.doc_第1页
浅谈小学生计算错误的成因与对策.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生计算错误的成因与对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生计算错误的成因与对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发现一些学生在计算上出现较多的错误,很多教师总把学生的计算错误归结为学生的粗心大意所致,于是再三要求学生细心,但收效羡微。因此最大限度的减少学生的计算错误是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学生的计算错误,就必须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以便于指导计算教学。一、学生对计算错误造成的危害认识不够,需要耐心细致的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小学生在学习阶段,不对社会负责,没有把今天的学习与明天的建设联系起来,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没能认识到计算出现问题会带來严重后果。他们认为计算错谋会是一个

2、小问题,又不是不懂,只要下次注意就行了,结果,又会继续犯错误,为此,我们用生动形彖的语言,满怀激情的讲解生活屮的典型实例:我们今夭学好数学是为了明天建设国家,而设计师仅因一个计算上的错误造成桥梁倒塌,给我们国家带来巨人损失,试想:如果我们将来把这种错误的计算用到飞机、火箭上后果会不堪设想。真实的实例让学生深切的感受的数学是一门既有用有严密的学科,计算是十分细致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不可以有丝毫的茅错,从而重视计算。二、学习态度差引起的计算错误靠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来克服。有一部分计算错误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差所致,如有的学生做作业

3、时字迹潦草,把6写成0、把3写成8等;再加上有的学生题H没读完就开始答题,结果是未做先错。有的学生急于求成,没有明确计算顺序就做引起错谋;有的……。对于这类错误,教师有意识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狠抓书写训练,要求学生把最基木的丁个基木数字写工整,作业要整洁。教会学生认真审题和认真解题,确切了解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在计算。在计算较复杂的混合运算时,要求学生每一次计算必须在题屮先做的第一步,然后再计算,如:5.6+(5.2X0.75-0.4)X0.5=5.6+(3.9-0.4)X0.5=5.6+3.5X0.5=5.6+1.75=7

4、.35三、感知错觉造成计算错误靠发展学生的注意力来减少。小学生计算时,往往写错数字,漏抄、超错符号,加法做成减法等。这类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儿童注意力发展的不完善造成的。如:我们在教有余数的除法时,在叽I古I练习38^5,一个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草稿木上练习,板演的学生把“睨”写成“37”,下面也有几个学生出同样的错误是口诀不熟?不!余数是3,说明脑海中还是用“38”计算的,那么为什么又吗成“37”呢?这是因为商是“7”,学生的注意力发展不完善,还不善于转移白己的注意力,减少这类错误的对策是:重视学生注意力的培养,教师尽可能的在课

5、堂内完成作业:学生做作业时,教师对学生的注意力要求不宜过多,最大限度的排除小学生分散注意力的不利因素。对于比较抽象、步骤较多的计算,要让学生专门的木了记载自己计算屮出现的错误;可仿照驾驶员安全行车3对米的活动开展“百日无错题”的竞赛,鼓励失误少,少出计算错误的学生,将岀现错谋较多的学生送到“培训班”训练,把学生的冇意注意发展为“有意后注意”,不断提高学生的注意水平。四、强信息的干扰造成计算错误靠加强针对性的对比练习避免在计算屮,小学生往往受题目屮某些数据特点、某些运算符号和相近似知识等信息的干扰,引起计算错误。如:25X4=1

6、00是一个强信息,很多学生在计算24X5时受到干扰也算成100而产生错误。再如:4.3X5.4+4.3X3.6这类题的提取公因数后,其余两数相加一般是10或100,这是一个强信息,受其干扰,有的同学把下面这道题算错4.3X5.4+4.3X3.6二4.3X(&4+3.6)=4.3X10=43。还有的同学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未把末尾对齐,计算分数加减法时把分了分母分别相加,这都是受整数加减这一强信息干扰。排除强信息干扰的对策是:注意适时比校,加强针对性练习。即在学生对两种相似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并初步掌握后将两种相似知识进行比较练习。如

7、:24X5100X5.3+100X4.7100三(24X5)25X4100X4.3+100X4.7100一(25X4)小学生计算错误是多方血的,作为教师,一方血我们应把学生计算上的错误当作一面镜子,反思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我们要认真分析其原因,并研究对策,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减少学生计算上的错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