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话语与身份认同的关系看《汪先生》.doc

从文学话语与身份认同的关系看《汪先生》.doc

ID:58150884

大小:13.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5

从文学话语与身份认同的关系看《汪先生》.doc_第1页
从文学话语与身份认同的关系看《汪先生》.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从文学话语与身份认同的关系看《汪先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学空间中的话语建构——从文学话语与身份认同的关系看《汪先生》陕西师范大学徐倩《汪先生》以倒叙、插叙、顺序交叉的写作方式,讲述了来到梅镇的汪先生初到红旗小学任教、之前与妻子相遇的情形、被抓捕调查等一系列的故事。“人们通过关于世界的描述和解释来建构世界”,作者也通过话语来塑造文学作品形象。本文试从文学话语与身份认同的关系角度分析小说《汪先生》。一、形象话语拉康认为,视觉化的人物形象会有意无意的泄露人物或作者的身份认同倾向。作者在文章一开始描绘的汪先生“穿着七成新的军装,挺直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身材挺拔、面目清秀”汪先生在自我介绍时写下的自己的名字“横如傲天雄鹰,竖如立

2、地苍松,撇如狂风卷沙,捺如遁地狡兔”。这些对人物外观、小说中的场景的描写,都展示了对汪先生的飒爽的精神气和知识分子形象的基本认同。基本的身份认同在与其他话语的交叉运用中是人物身份更加复杂而丰富。二、叙述性话语现代社会是一个“讲故事的社会”,人物形象和身份认同在故事的叙述中逐渐丰满,成为一个整体。汪先生出场的形象让试图捣蛋的学生放弃恶作剧,开场白的介绍不仅吸引了学生,也让其他几位先生好奇地过去观看。于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有文化有精神的军官先生形象跃然纸上。汪先生在给梅镇人讲述自己和妻子相遇的故事后,被赞有情有义。汪先生被戴着红臂章的人带走时的镇定自若,在被押上街道时的反抗,在安慰

3、妻子和同室的小伙子时表现的坦诚和关心,以及最后出狱被人问及这段往事时表现出的豁达,是汪先生在断断续续的社会空间中凭借自身的经验、个性和情感倾向展现出来的身份形象。除此之外,文章还出现了在现代作家的理论中呈现的如复调或多声部共振的人物从侧面展现的对汪先生的身份认同。如好奇地前来观看的几位先生,学生的掌声,梅镇人和汪先生打招呼、送瓜果蔬菜的举动等等。作者相信人物身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而这些叙述性话语的多元性是人物形象更加丰富。戴着红袖章的人的出现代表着一种社会权利话语,他们和汪先生的冲突其实是人物自身和外在的系统的冲撞,身份因这些冲突而处于自我怀疑中。然而最后汪先生又善谈起来,表

4、现了人物对自身的身份认同。一、话语的多种形式与主体位置在叙事作品中,叙事者会运用多种话语来塑造人物的身份,《汪先生》首先使用了形象话语和叙述性话语,这些话语在文章中必然存在着一个主体性的问题。主体位置是人物话语互动的结果,也是叙述者安排的结果。话语的多种形式和流动的主体位置是叙事者用来塑造人物身份的方式。主体位置并非固定的,而是相对的和流动的。比如,汪先生在走进教室后,话语主体由准备捣乱的学生们变成了汪先生;汪先生被带走接受调查时,话语主体变成了戴红袖章的人,汪先生此时已经是失去了话语权;汪先生回到讲台上后,当有人想旧事重提,他则放弃了话语主体。这些都展示了汪先生的高尚品质,

5、是梅镇人或者说他者对汪先生的身份认同,更是汪先生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因此他才又善谈起来。文章通过多种话语的运用,逐步表现了汪先生身份理解和阐释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人们通过关于世界的描述和解释来建构世界”,作者也通过话语来塑造文学作品形象。作者在使用话语构建人物丰富形象的同时,也向我们传达了人物所蕴含的精神——不屈、坚韧。汪先生“眼睛望着夜空,漆黑的天空,繁星闪烁”,不正是绝望伴随着希望,光明总与黑暗同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