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歌四首.doc

边塞诗歌四首.doc

ID:58211650

大小:3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27

边塞诗歌四首.doc_第1页
边塞诗歌四首.doc_第2页
边塞诗歌四首.doc_第3页
边塞诗歌四首.doc_第4页
边塞诗歌四首.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边塞诗歌四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边塞诗歌四首课前预习:熟读诗歌,了解作者以及诗歌的写作背景,体会诗歌中的作者表达的情感相关课程标准:诵读诗词,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在通读诗歌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评价任务:1、进行朗读,注意体会诗歌的语言,2、再次朗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学目标 :1、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 。2、整体感知诗歌,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常识;3、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4、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教学重

2、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开元年间,诗人王之涣与王昌龄、高适齐名。一天,他们三人到酒店喝酒,遇到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到了,而诸伶人中最美德女子所唱的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的故事。这个故事未必真有,但王之涣的诗歌确实是当时广为传唱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和其他三位有名的边塞诗人的作品。二、简介作者:王之涣(688-742)字季凌,善作边塞诗,与高适、王昌龄等唱和,名动一

3、时。《全唐诗》存绝句六首,皆历代传诵名篇。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早年曾漫游四方,到过塞上。王昌龄自岭南北归,几年后,王昌龄又被贬至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之乱发生,王昌龄北还,路过亳州郡时,为刺史所杀。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他也有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其中写景佳句广为历代传诵不衰,如极富代表性的《使至塞上》就是其中之一。人们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论诗人兼画家王维的作品。这两句出自苏轼的名言,的确抓住了王维的艺术特色,可算是不易之论。岑参(715-

4、770),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其诗风格雄浑,意想新奇,色彩瑰丽,尤以边塞诗名世,与高适同为盛唐边塞诗派代表。有《岑嘉州集》,《全唐诗》存诗四卷。三、学习诗歌:1、朗读诗歌,注意字音、停顿与节奏羌笛qiānɡ  侯骑jì   燕然yān  岑参cénshēn散入sàn狐裘qiú   风掣红旗chè 2、解题《凉州词》选自《全唐诗》。凉州词,唐乐府《凉州词》的唱词。《从军行》选自《王昌龄诗注》 《从军行》是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内容叙述军旅战争之事。《使至塞上》选自《王维集校注》,唐开元二十五年,作者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凉州。这首诗是他在出塞途中写的。《白雪歌送武

5、判官归京》选自《高适岑参诗选》。唐天宝十三年,作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判官,这是他送人回京都长安的诗。3、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凉州词》前两句写了关外之景,后两句抒战士的乡愁之情。《从军行》前两句写景,渲染背景,后两句抒发将士们乐观坚定的豪迈之情。《使至塞上》首联写奉命出使,征途遥远,颔联写出塞的行程,颈联写塞外奇观,尾联运用典故表明唐军声威远震塞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前十句描绘边塞风雪的奇异风光和奇寒景象,后八句写饯别、送行的情景。4、再读诗歌,讨论诗歌主旨《凉州词》侧重以悲壮苍凉的笔调抒发战士无限的乡愁之情。《从军行》侧重表现将士们乐观坚定的豪迈之情。《使至塞上》抒

6、发诗人不辞长途奔波,奉命出使边塞的豪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用描绘边塞风雪严寒中的奇丽风光衬托深厚的离别之情。四、鉴赏诗歌佳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解析:“怨杨柳”不是怨那些杨柳,应理解为用杨柳曲的调子表怨。在“一片孤城万仞山”的凉州,响起苍凉哀怨的笛声,吹的是思乡的杨柳曲。厌烦,生自高度的怨恨。怨到什么程度?怨到要说“何须怨”的程度:根据长期以来的经验,无论怎样怨都无济于事,绝望了!现在作出个判断:玉门关外的凉州没有春风。你吹什么折杨柳?这里连春风都来不到,哪里有杨柳让你去折啊?但更要紧的是:没有春风的关外,一切生命都只好在摧残中挣扎。人,也一样!黄沙百战穿

7、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解析:这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解析:这段话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