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生活中走进孩子的心灵.doc

在网络生活中走进孩子的心灵.doc

ID:58218432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28

在网络生活中走进孩子的心灵.doc_第1页
在网络生活中走进孩子的心灵.doc_第2页
在网络生活中走进孩子的心灵.doc_第3页
在网络生活中走进孩子的心灵.doc_第4页
在网络生活中走进孩子的心灵.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网络生活中走进孩子的心灵.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在网络生活中走进孩子的心灵  过去我们常说,人生天地间;如今却是,人活网络里。网络,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甚至交往方式。无可避免,我们的教育也被改变。然而,网络是把双刃剑。主动应对网络时代对学校教育,尤其是学校德育提出的许多新问题,是新时代班主任无法回避的新话题。   现在,几乎每个班级都有qq群。在班级群里,教师可以和家长分享用镜头记录下来的孩子的学校生活,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在校表现;可以与家长及时取得联系,使家校沟通更便捷、顺畅。有的教师还开设了“教子有方”之类的育儿交流平台,给家长们搭建教子经验的交流空间。总之,网络为教师和家长搭

2、建了一个开放、民主、立体的德育平台。今年,我送走了一届高年级学生,孩子们难舍原来的班级,建立了一个带有纪念意味的班级群,取名“永远的2班”。在这个群里,我听到孩子们更真实的心声,也对网络德育产生了更多思考。   一、让位学生,激发其主体意识   实际上,无论你让不让孩子进入班级qq群,建不建立qq群,孩子们对在网络空间进行交流的热情都是我们无法阻挡的。很多时候,他们会自己建立班级群,当然,这个群也不可能对教师和家长开放。   在”永远的2班”这个群里,学生是管理员。我发现,当孩子成为主体,一切都在悄然改变。他们在群里向师长展示自己的学校

3、生活。在班级进行的微演讲成功了,有孩子向父母报喜:“请看,我也能说会道!”;在阅读“一站到底”活动中崭露头角了,有孩子说:“爸爸妈妈,书是精神营养”;习作有进步了,有孩子会晒出自己的文章,真诚地向家长们请教:“请各位师长多提宝贵意见!”……因为是面对孩子,交流变得轻松欢快起来。家长们有的真诚称赞,有的给孩子的习作提出中肯的意见,有的给孩子们的业余时间安排提出新的设想。有时我和家长们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出乎预料地,孩子们对这样的话题关注度并不低,他们也会加入师长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以为,这是孩子自我反思、自我教联盟育的开始。   当

4、我们让位于学生,激发起他们的主体意识时,他们感受到的是一份尊重。教师和家长也就会听到孩子更加真切的心声,学生、教师、家长三方的交流可以推向更深的层次,教师和家长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住教育的切入点和尺度,一些班级制度的推行和活动的实施也得到了孩子更热情地支持。更重要的是,能够把师长对孩子的管理、教育转化为孩子的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这不正是我们德育追求的重要目标吗?   二、雕琢细节,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时下,qq个性签名成为学生的一种时尚,并且更新很快,几乎可以看成学生心理变化的晴雨表。他们的喜悦、郁闷等心理变化以及喜好、理想和世界观等都会

5、通过这个平台有意无意地展现出来。作为班主任,关注并雕琢好这个细节,可以让我们找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口。   班上有一位优秀学生叫范俊鑫,说他优秀,不仅因为他思维活跃,还因为他看待事物比较客观、辩证。在“永远的2班”这个群里,当其他孩子因为适应新班级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而抱怨不断时,他却能比较幽默地开导伙伴。他的个性签名是:分别是一种成长。这让我和不少家长纷纷点赞。可是,最近,我接到了他妈妈的电话,说孩子近期情绪比较低落,学习状态不佳。偶然看到他的签名,换成了:成长如此孤独!他是个爱读书的孩子,很有主见,貌似大大咧咧,实则重情重义、情感细

6、腻,我感受到了他内心的矛盾和迷茫。于是,我与他个别交流。得知他和新老师的相处情况后,我把自己刚接手教他时的想法如实相告:有个性,有想法,但不太会理解别人。我引导他:你很有主见,所以更要懂得倾听师长的劝告;你在同学们中间很有号召力,所以更要站在新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多体谅她,她一定很期待你的支持。和他交流后的第二天,他在群里给我发了张奔跑的图片,一看签名,变成了:奔跑吧,范范!。   关注学生个性签名的变化,我们能及时捕捉到孩子不同的心理:自信、自强、自尊等积极、健康的心理,自傲、自弃、自私等消极、不健康的心理。针对不同孩子的心理状况,通

7、过适当的方式给予引导,矫正不健康的心理,给孩子正确的行为导向。当然,有时孩子的某些亚健康性质的个性签名也只是一种情绪的排遣或发泄。我们要关注,但也不必过度紧张。适当引导,静观其变,是更明智的做法。现在,我也会更新自己的个性签名,让学生了解我,让师生在坦诚的心灵交流中共同成长。   三、引导价值,提高学生媒介素养   德育的过程是生活的,是一种生活实践的学习。班主任要善于在网络生活中与学生坦诚沟通、真诚交流、巧妙引导,滋养孩子的心田,涵养孩子的德性。   “永远的2班”建群之初,孩子们很兴奋,经常活跃在群里,这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

8、影响。于是,我和大家商量,制定了群规则,规定成员只能在周末时间进群,每周六下午的4点至5点之间进行“群聊”,时间不超过40分钟。群主果断发话:如有违反规定者,劝诫两次;如再犯,请自行出群。这样一个具有宽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