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寄生虫药》PPT课件.ppt

《抗寄生虫药》PPT课件.ppt

ID:58252778

大小:4.79 MB

页数:37页

时间:2020-09-07

《抗寄生虫药》PPT课件.ppt_第1页
《抗寄生虫药》PPT课件.ppt_第2页
《抗寄生虫药》PPT课件.ppt_第3页
《抗寄生虫药》PPT课件.ppt_第4页
《抗寄生虫药》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寄生虫药》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十五章抗寄生虫药AntiparasiteDrugs1内容提要抗疟药1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2抗血吸虫病药和抗丝虫病药3抗蠕虫药4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氯喹、青蒿素、伯氨喹和乙胺嘧啶的药理作用、适应症及不良反应;掌握抗阿米巴药甲硝唑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掌握吡喹酮、乙胺嗪的作用、适应症;熟悉抗蠕虫药的作用与应用。熟悉抗疟药合理选药原则熟悉依米丁的作用与应用了解阿米巴病的致病过程了解疟原虫的生活史、抗疟药作用环节及疟疾的发病机制,熟悉常用抗疟药及其分类。3疟疾疟疾在我国古代称为瘴气,国外称malaria,为意大利文mala(不良)与ari

2、a(空气)二字合成。本病是由雌按蚊叮咬人体,将其体内寄生的疟原虫传入人体而引起的。疟疾是以周期性冷热发作为最主要特征,脾肿大、贫血以及脑、肝、肾、心、肠、胃等受损引起的各种综合征。4疟疾的起源疟疾是一很古老的疾病,远在公元2000年前《黄帝内经·素问》中即有《疟论篇》和《刺论篇》等专篇论述疟疾的病因、症状和疗法,并从发作规律上分为“日作”、“间日作”与“三日作”。然而,直到1880年法国人Laveran在疟疾病人血清中发现疟原虫;1897年英国人Ross发现蚊虫与传播疟疾的关系,它的真正病因才弄清楚。5疟疾流行病学调查疟疾广泛流行于世界各

3、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仍有92个国家和地区处于高度和中度流行,每年发病人数为1.5亿,死于疟疾者愈200万人。我国解放前疟疾连年流行,尤其南方,由于流行猖獗,病死率很高。解放后,全国建立了疟疾防治机构,广泛开展了疟疾的防治和科研工作,疟疾的发病率已显著下降。历代战争史实表明疟疾对军事行动影响颇巨,低疟区部队进入高疟区,常发生大量非战斗减员,所以为保障部队战斗力,搞好疟疾防治研究在当前仍具重要意义。6疟原虫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由4种不同的疟原虫引起,即:间日疟(vivaxmalaria,benigntertian),病原为间日疟

4、原虫(Plasmodiumvivax);三日疟(quartanmalaria,malariaemalaria),病原为三日疟原虫(P.malariae);卵形疟(ovalemalaria),病原为卵型疟原虫(P.ovale);恶性疟(faleiparumamlaria,malignanttertian),病原为恶性疟原虫(P.faleiparu-m)。7疟疾病理生理疟疾的重要病理过程为:①疟原虫对红细胞的入侵与破坏;②全身与局部的循环改变;③机体的免疫反应。8传染途径(1)通过有感染性的按蚊叮咬。(2)输血感染。在我国南方及国外疟疾流行区

5、,献血者的血液可能含有疟原虫,输入病人后产生疟疾,其潜伏期比按蚊叮咬者明显短促,输血量越大,次数越多,潜伏期越短。(3)通过注射器感染。钟惠澜等于1938年冬季无蚊虫期间,在北平发现突然爆发流行恶性疟疾,曾收治23例,并在当时为日军服务的朝鲜人开设的吗啡、海洛因小店中的注射器内找到了疟原虫,这是世界上首次记录。9第一节抗疟药寒战→高热→出汗退热疟疾的特点与分类间日疟三日疟良性疟恶性疟疟疾10第一节抗疟药疟原虫的生活史及疟疾的发病机制病因预防药乙胺嘧啶控制症状药氯喹、奎宁、青蒿素等控制传播药伯氨喹、乙胺嘧啶控制复发药伯氨喹11第一节抗疟药抗

6、疟药的分类常见的抗疟药主要用于控制症状——氯喹、奎宁、青蒿素等主要用于控制传播和防止复发——伯氨喹主要用于控制传播和预防——乙胺嘧啶1213主要作用于红内期裂殖体,控制症状,作用弱,毒性大,主要用于耐药恶性疟,尤其脑型疟.青蒿素(artemisinin)主要作用于红内期滋养体,从中药黄花蒿中提取临床用于治疗间日疟和恶性疟,尤其对抗氯喹的恶性疟及脑型恶性疟均有显著效果,但复发率高。咯奈啶(malaridine)我国研制,治疗各型疟疾包括脑型疟。奎宁(quinine)第一节抗疟药14青蒿素研究历史青篙素是从中药青篙中提取的倍半萜内酯药物。中国

7、于1969年开始抗疟药研究。历经380多次鼠疟筛选,1971年10月取得中药青蒿素筛选的成功。1972年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命名为青蒿素,对鼠疟、猴疟的原虫抑制率达到100%。1973年经临床研究取得与实验室一致的结果、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15青蒿素研究历史1981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由世界卫生组织主办的“青蒿素”国际会议上,中国《青蒿素的化学研究》的发言,引起与会代表极大的兴趣,并认为“这一新的发现更重要的意义是在于将为进一步设计合成新药指出方向”。1986年,青蒿素获得新一类新药证书,双氢青蒿素也获一类新药证书。这些

8、成果分别获得国家发明奖和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2011年9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