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奇谈中国与印度经济发展和比较.doc

罗奇谈中国与印度经济发展和比较.doc

ID:59134755

大小:11.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9-12

罗奇谈中国与印度经济发展和比较.doc_第1页
罗奇谈中国与印度经济发展和比较.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罗奇谈中国与印度经济发展和比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与印度经济发展和比较2004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师认为印度强项即中国弱项    中国和印度在经济竞赛上领先群雄,但却创造了完全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两者的战略部署十分不同,中国经济形成了重点配置、推进制造业的模式,而印度则致力于发展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模式。这是摩根士丹利亚州有限(香港)公司近日给记者发来的一份研究材料中,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师史蒂芬·罗奇对中国、印度经济发展的最新分析和看法。        中国制造业拉动力强劲    罗奇认为中国的制造业主导动力之强劲“令人惊叹”:工业占中国GDP比重从1990年的4

2、1.6%上升至2003年的52.3%,而且工业在这13年的GDP累计增长中占了高达54%的比例。而服务业在印度GDP的比重从1990年的40.6%上升至2003年的50.8%。    但他认为,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分别形成了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的“强项”的同时,分别成为掩盖着两国经济的“弱点”:从1990年到2003年,印度GDP的工业比重基本上停滞在27.2%的水平,大约只是中国的一半;同时,中国GDP的服务业比重由1990年的31.3%,仅仅上升至2003年的33.1%,期间,中国服务业经济的扩张在

3、总体GDP累计增长中仅占33%,也只是服务业对印度增长所作贡献比重的一半多点。而这些差距,正是中印双方今后持久发展应当借鉴和改进之处。        印度靠服务业取胜    罗奇认为,中国、印度经济的成功,主要是靠分别重写了以制造业为主导发展和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典剧本”,中国是依靠“高达43%国内储蓄率”、“进取的基础设施建设”、“飙升的外国直接投资”和“大量勤劳、工资低廉、供应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四大因素,在成功推进其工业化进程脱颖而出的。    印度的发展是在国民储蓄率只有24%、基础设施乏善可陈、吸引外国直接投

4、资能力低等“弱势”下,选择以服务业为发展导向,尽其所长:发挥高学历劳动力、信息科技专长和流利的英语能力等优势,重点发展“由信息科技推动的服务行业”,最终依靠软件、商业加工外包、多媒体、网络管理和系统整合等IT服务业,在填补了印度在工业化进程上因长期滞后而出现的缺口同时,获得成功的。    罗奇认为,中国、印度的强项,其实正是对方的弱项。 出处:深圳商报2004年9月10日07时39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