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吆喝》导学案.doc

第18课《吆喝》导学案.doc

ID:59138187

大小:3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9-12

第18课《吆喝》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8课《吆喝》导学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第18课《吆喝》导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次备课记录二次备课记录平凉十中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第18课《吆喝》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了解旧北京有关吆喝的民俗知识,学习民俗类散文的语言和写法。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揣摩语言,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如果时光倒流几十年,在旧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商贩叫卖的各种吆喝声。如今,这些清脆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但听一听萧乾的《吆喝》,依旧能引发我们无尽的遐思。二、明确目标(见“学习目标”)三、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萧乾(1910~1999)原名萧丙乾,蒙古族。北京人。作家、记者、

2、翻译家。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曾任《大公报》编辑、记者,伦敦大学讲师,《大公报》驻英特派员。1946年回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人民中国》(英文)副总编辑,《文艺报》副总编辑、中央文史馆馆长。代表作:长篇小说《梦之谷》、译著《好兵帅克》。晚年曾将《尤利西斯》翻译出来,成为对中国读者的一大贡献。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吆喝()招徕()铁铉()行当()囿于()隔阂()钹()秫秸()()四、朗读感知1.围绕北京吆喝声作者介绍了哪些方面内容?作者介绍了北京的吆喝声所代表的经营品种、具体内容、表现方式以及音韵节奏等。2.作者在写吆喝声时为什

3、么掺杂进一些自己的经历?他对老北京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作者在对老北京街头吆喝声的娓娓介绍中包含着深厚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也包含着对老北京民俗风情和对无忧的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对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而感到惋惜。3.老北京各种各样的吆喝声随处可闻,五花八门,作者介绍这些吆喝时遵循了什么样的顺序(或思路)呢?先按“从早到晚”的顺序介绍:大清早……白天……到了夜晚……,再按“一年四季”顺序介绍:春、夏、秋、冬,整体上是按时间顺序4.文章开头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采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方法。作品先将旧北京走街串巷的小贩为招徕顾

4、客而做出的种种音响分作两种:“器乐”和“声乐”,然后重点写“声乐”各种小贩那醉人的叫卖五、合作探究找出文章中的两处过渡句并赏析1.“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此句在上下文中衔接自然,体现了作者娴熟的写作技巧)2.“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这句话也是一句过渡句,用浅显的比喻把街头吆喝声之多巧妙地写出来,又顺其自然引出晚上的吆喝声)六、课堂检测请你找出错误的字,在下面画横线,并把正确的字写在

5、下面的括号里。合辙压韵油嘴滑舌隔合荸荠佐料()随机应变招徕吹虚口齿伶厉铁铉()七、布置作业练习册1——4二次备课记录二次备课记录平凉十中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第18课《吆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感受京城特有的民风民俗;体验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2.学习领悟作者高超的组织材料的写作思路,能将内容较多的东西有序地组织。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吆喝》作者是萧乾,原名萧丙乾,本文作者介绍了北京的吆喝声所代表的经营品种、具体内容、表现方式以及音韵节奏等。二、明确目标三、三读三赏1.一读:体会吆喝的声乐艺术现在,请大家收回浮想的思绪,进一步来品读吆喝

6、的滋味。人常说,民以食为天,同学们,让我们来看看,哪一句吆喝,让你一听,就口水直流?2.二读:体察吆喝人的生存状态这些声乐艺术的创造者,既不是明净雅居中舞文弄墨的专业作家,也不是璀灿灯光下引吭高歌的表演艺术家,他们是一群什么人呢?他们的生活处境是怎么样的呢?快速跳读课文,勾画出最能反应吆喝人生活处境的关键词句。他们从大清早到深夜,无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日,走街串巷,肩挑背扛。用心的吆喝也就是多卖两个萝卜,多收入一个铜板。吆喝就是他们苦乐生计的承载。  3.三读:体味吆喝人的人生境界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吆喝人,虽然利润微薄,处

7、境艰难,但他们面对生活又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呢?在这些底层生意人中,拥有质朴诚信热情乐观生活态度。你看卖柿人自得其乐,卖硬面饽饽的质朴厚道,就是生活没有着落的乞丐也能用一种轻松的自嘲来面对生活的困窘。他们讲究日子再苦也要过得有滋有味儿、有腔有调。处境再难,也决不失了生意人的本分,做人的根本。所以,我们投递的目光决不单单是同情,而是同情中饱含着深深的敬意。作家萧乾曾这样说:“我有的只是一支秃笔,但我要用他唤回北京市民的荣誉感,唤回东方人的尊严。”四、合作探究提问: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

8、色。试找出几例,仔细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意味。学生讨论、交流。明确:介绍夜晚的吆喝,如“馄饨喂——开锅!”“剃头的挑子,一头热”“硬面——饽饽”。介绍夜里乞丐的叫声,如“行妤的——老爷——太(哎)太”“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