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表格教案.doc

《水调歌头》表格教案.doc

ID:59155950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9-15

《水调歌头》表格教案.doc_第1页
《水调歌头》表格教案.doc_第2页
《水调歌头》表格教案.doc_第3页
《水调歌头》表格教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水调歌头》表格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十四中教学支持活动—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课题《水调歌头》(第一二课时)授课时间设计者王喆教授者王喆学科语文授课班级九(1、4)授课时数两课时课型新课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2、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能力目标1、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怀,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化修养。2、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1、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及其旷达胸襟在词

2、中的体现。2、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代诗词中的运用训练学生合理、大胆、独特的联想和想象。教学难点把握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变化。教学方法1.诵读法2.品味法3.合作探讨。教学资源录音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说起月亮,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中国古代文人更是喜欢。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真的,中国诗人眼中的月亮一片冰心,于是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小楼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

3、啊,好诗多在明月中,诗人都拿月亮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的苏轼的《水调歌头》,看看它将围绕月亮身我们诉说什么。2、以歌曲《但愿人长久》营造氛围二、了解作者,熟悉背景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谏官劾其作诗“诽谤朝廷”,下狱。哲宗时为翰林学士,官礼部尚书,后复行新法,贬惠州,又被贬琼州。徽宗时遇赦召还,卒于常州。他学识广博,文章诗词书画均工。著有《东坡乐府》。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

4、“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在散文、诗词、书画方面均有较高成就,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诵甚广。才比天高却命运坎坷,常被贬谪异乡。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已41岁在密州任太守。学生联想听讲积累相关知识听录音学生听讲批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其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贬谪到任山东诸城知州,已经历时五载,和弟弟苏辙(字子由)也已有七年不得相见。政治上不得意,生活上兄弟天各一方,在中秋之夜,他喝酒赏月,怀念弟弟写下这

5、首词!词中表达的美好情感的词句既表现了他的旷达情怀也表达了人类共同的祝愿,因此流传千古。三、诵读感知1、自由朗读,要求读得流畅,读准字音和节奏自由朗读诗歌,借助页下注释扫清文字障碍,读懂词的字面意思。有疑问的地方请求同学和老师帮助。补充注释:(1)把酒:端起酒杯。(2)宫阙:宫殿。(3)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话传说,天上只三日,世间已千年。古人认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编排与人间是不相同的。所以作者有此一问。(4)乘风归去:驾着风,回到天上去。(5)琼楼玉宇:白玉砌成的楼阁,相传月亮上有这样美丽建筑。(6)不胜(shēng):忍受不住。

6、(7)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动不已,彷佛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戏。(8)朱阁:朱红色的楼阁。(9)绮户:刻有纹饰门窗。(10)照无眠:照着有心事睡不着的人。(11)婵娟:月里的嫦娥,代指月亮。2、听录音,初步感知诗歌的意境,说说上下两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上阕:望月-思归(写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下阕:责月-怀人。(抒情)3、抽读、齐读,初步体会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4、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发言后再齐读全首词。四、研读课文:结合资料及同学间的讨论,纠正理解上的偏差达到正确理解。1、读小序,弄懂意思,思考在小序中交代了什么信息?归

7、纳明确:时间作词的情形主旨之一2、读上阕: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教师明确词以拿酒问月开端:明月什么时间就有了?天上的宫阙今晚是何年何月?要体会苏轼当时的情况:政治上失意,与弟弟七年不得相见,下去郁闷惆怅,所以在“出世”“入世”之间徘徊。想飞到月宫中去,又怕难以承受寒冷。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呢!最后达到释怀超脱,表现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师总结:上片叙述了作者的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3、自学,小组研读讨论,体会下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生讲解自己的体会的基础上教师补充:赏月人一直到什么时候?为什么无眠?“何事常向

8、别时圆?”学生自由诵读质疑学生批注听词朗诵录音整体感受学生按要求朗诵思考回答学生思考回答学生批注学生思考回答学生批注学生自学教学过程是什么语气?有什么感情?(怀念弟弟)作者最后想开没有?哪句话包含了深刻的哲理?哪句话包含了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福?总结:上片抒发了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