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用呼吸道感染、肺炎ppt课件.ppt

上课用呼吸道感染、肺炎ppt课件.ppt

ID:59400405

大小:762.5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20-09-19

上课用呼吸道感染、肺炎ppt课件.ppt_第1页
上课用呼吸道感染、肺炎ppt课件.ppt_第2页
上课用呼吸道感染、肺炎ppt课件.ppt_第3页
上课用呼吸道感染、肺炎ppt课件.ppt_第4页
上课用呼吸道感染、肺炎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课用呼吸道感染、肺炎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周晓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性疾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学习目标掌握肺炎病人的主要护理措施熟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因和并发症熟悉肺炎的分类和诊断了解肺炎严重程度的评估了解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治疗要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上呼吸道?上呼吸道感染?概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指鼻腔、咽、喉部急性炎症的统称。特点: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传染病,多由病毒引起病因病原体:约70~80%由病毒引起诱因:受凉、过度疲劳等高危人群:老幼体弱、呼吸道慢性炎症流行病学特征:冬春季多发飞沫、接触传播多散发人体免疫力较弱临床表现1、普通感冒:症状:咽

2、干、喉痒→喷嚏、鼻塞、流涕体征:粘膜充血水肿,分泌物2、病毒性咽炎、喉炎:3、细菌性咽、扁桃体炎:溶血性链球菌所致起病急,咽痛,体温升高扁桃体肿大、充血,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4、并发症:风湿病、肾小球肾炎、心肌炎甲型H1N1流感普通流感传播途径该病毒非常活跃,可由人传染给猪、禽、猫、狗等动物,也可在人群间传播。人群间传播主要是以感染者的咳嗽和喷嚏为媒介。人际传播,空气飞沫传播为主。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后1—7天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症状体温突然高热超过(>39°C),肌肉酸痛感明显增强,伴随眩晕、头疼、腹泻、呕吐等症状或其中部分症状。普通人流感与人感染甲

3、型H1N1流感后的症状相似。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冠状病毒潜伏期新型HINI病毒可能在人体潜伏7天后才表现出病症。流感的潜伏期为1-4天,平均为2天。死亡率甲型H1N1流感死亡率不到1%。可以致死,但死亡率较低。易感人群甲型H1N1流感致死的患者年龄绝大多数在20岁至45岁之间,属于青壮年。老年人,患有肝脏、肾脏、心脏等慢性病的四类人群最易感染,以及经常接触流感人群的医护人员,儿童。防治疫苗中国已研制可预防的疫苗,已对易感人群开始接种.已研制出可预防流感的疫苗,接种时间多为每年10-11月中旬,每年接种1次。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血象:病毒感染细菌感染2、病毒和细菌的检测中性粒细胞诊治

4、要点诊断: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治疗:对症治疗对因——抗感染治疗辅助——中药治疗护理诊断舒适的改变:鼻塞、流涕、咽痛、头痛与病毒和(或细菌感染有关)体温过高与病毒和(或)细菌感染有关知识缺乏:缺乏疾病预防和保健知识潜在并发症:心肌炎、肾小球肾炎等护理措施1、环境:通风2、休息3、饮食:清淡4、口腔护理5、遵医嘱治疗,做好病情和疗效观察,预防并发症6、保健指导,预防传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Acutetracheobronchitis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感染: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粉尘、过冷空气、刺激性气体过敏反应:花粉、有机粉尘发病机制:病因→粘膜充血水肿→纤毛上皮细胞损伤脱落、粘液分

5、泌↑,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临床表现与检查症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咳痰全身症状较轻病程:2~3周体征:呼吸音粗,干湿罗音检查:血常规、痰涂片、胸片诊治要点诊断:病史、表现、检查治疗:抗炎、祛痰、止咳、平喘护理诊断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感染、痰液粘稠有关气体交换受损与过敏引起支气管痉挛有关护理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2、休息与营养:3、知识宣教:肺炎pneumonia发病情况估计我国每年约有2000~3000万例,老年肺炎病人不断增多,病死率上升在英国因肺炎入院的约为人口的0.1%在美国需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率约为0.25%,65岁人群为0.96%。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死亡率为

6、6~29%,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死亡率为20~50%定义:肺炎是肺实质的炎症流行病学:在我国死因顺位居第5位传播方式:呼吸道吸入为主诱因呼吸道病毒感染慢性阻塞性气道疾病免疫低下病原体变迁不合理用药分类病因感染非感染解剖大叶性小叶性间质性患病环境社区获得性医院获得性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其他病原体细菌性肺炎需氧G+球菌:肺炎球菌、金葡菌需氧G-杆菌:克雷白、绿脓杆菌厌氧杆菌:棒状、棱形杆菌等其他:卡他莫拉菌、分枝杆菌等感染性肺炎:非感染性肺炎:理化因素:放射性肺炎、化学性肺炎免疫和变态反应:SLE、RA等引起的过敏因素: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药物:博来霉素、胺碘酮等分类病因感染非感染解

7、剖大叶性小叶性间质性患病环境社区获得性医院获得性社区获得性肺炎:肺炎球菌40%(CAP)G-杆菌20%医院获得性肺炎:肺炎球菌约30%(HAP)需氧G-杆菌50%常继发于有原发病的危重病人耐药多死亡率高发病机制微生物的侵入吸入口、咽、喉部的分泌物直接吸入空气中细菌菌血症邻近部位的感染直接蔓延机体防御机制降低诊断要点症状:呼吸系统+全身症状体征:胸部为主并发症:胸腔积液、感染性休克、肺外感染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病原体检测血液X线重症肺炎高危因素临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