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虚实结合手法.ppt

诗歌中虚实结合手法.ppt

ID:59456897

大小:12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9-15

诗歌中虚实结合手法.ppt_第1页
诗歌中虚实结合手法.ppt_第2页
诗歌中虚实结合手法.ppt_第3页
诗歌中虚实结合手法.ppt_第4页
诗歌中虚实结合手法.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中虚实结合手法.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虚实结合1、实写:2、虚写: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1、幻想: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2、想象:设想的未来之境3、回忆:已逝之景之境4、联想:由此及彼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实相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

2、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虚幻之景。指出下列诗歌哪些是“实”,哪些是“虚”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虚)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虚)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实)念去去千时烟

3、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虚)4飞流直下三千尺,(实)疑是银河落九天。(虚)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虚)“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描写了离别时凄清的环境和两人难舍难分的情景,写的是现实之景,是实写。“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想象中的别后所见景象和凄清孤寂的生活情景,是想象之景,是虚写。本诗虚实结合,丰富了诗歌离别的内容,拓展了诗歌凄清的意境,渲染和强化了诗歌词人与恋人离别时的伤感,孤独

4、,无奈的感情。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6分)(05年高考天津卷)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注:1、边城:唐代边境城镇,与吐蕃对峙.2、安西:安史之乱后陷落,作者写此诗时安西已被吐蕃辖管三十多年。3、碛:qì,沙漠。4练:白绢,泛指丝绸本诗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黄昏时分,边城阴雨连绵,雁儿在阴沉沉的暮雨中低飞,似乎在寻找着什么?透过丝丝细雨,看见远处的沙漠在低吟着,似乎在诉说着久违的感觉.河边的芦苇发芽似笋,抽枝吐叶,每一片

5、嫩嫩的叶子,都被雨水洗刷着,争着向上生长,仿佛看到了春天的到来,生命的希望.这时,从沙漠遥遥传来的络绎不绝的驮铃声,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支驮运货物在缓缓行进的骆驼队伍,由远及近,穿过沙漠,到达遥远的安西.同时,诗人的那颗无比沉重的心也随那逐渐向远方消逝的驮铃声,越过了沙漠,飞到了那虽然远在视线之外,却时时进入思念中的安西.诗中前两句暮雨、低雁、芦、笋为实写(1分),营造了春天阴沉昏暗的意境(1分),表达了诗人对紧张恐怖边境的担忧之情(1分);诗中后两句遥远的驮铃声为实写,驼队应该穿过沙漠后到安西为虚写,(

6、1分)是想象的繁华的丝绸商运之景,诗歌通过想象和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作者盼望收复安西边镇,恢复往日繁荣的感情(1分)。虚实相生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了人们的审美趣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