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导学案.docx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docx

ID:59729507

大小:88.98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1-20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docx_第1页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docx_第2页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docx_第3页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docx_第4页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宝鸡市东风路高级中学导学案年级:九年级语文使用时间:2014.1.主备人:沈静审核人:郝岳使用人:沈静郝岳课题19、鱼我所欲也课新授课型一、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二、能力目标教学目标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三、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教学重点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教学难点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本文议论性很强,其论证方法的运用是教学中的重,难点。课时2教学方法引导点拨教学用具常规教学流程复备栏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二、复习巩固:回顾关于《孟子》及孟子简介。三、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一)整体感知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重就会做出

3、不义的事来,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身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二)学法引导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在理解文句的基础上,抓住那些表述作者观点的语句和作者常用的术语加以分析,以此来剖析作者的“舍生取义”的思想,并逐步培养分析判断能力。另外,反复朗读,加深体会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气势,从而了解孟子善于论辩的特点。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对照

4、注释,扫除语音障碍。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可以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清晰、流畅自然等方面评价。3.教师点评。字音:(1)不为苟得也(wéi).所恶莫甚于死者(wù).停顿及重音,(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wéi)(3)如使人之..(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4.学生齐读课文。5.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6.请学生概括本文大意明确: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五、质疑解疑

5、,疏通文意1.小组内活动:你问我答学生提出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请同学解答,可指名回答,也可自由回答。2.生问师答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酌情给予点拨。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六、小组展示(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与”通“欤”,语气词。)④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2)辨析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②乡为身死而不受(宁愿

6、).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为.了;接受)③呼尔而与之(表修饰,不译.)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却。)④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3)翻译下列句子。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译: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译: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译:(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

7、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④此之谓失其本心。(译:这就叫作丧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七、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特色,初背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韵美。2.学生背诵成组的排比句、对偶句。3.教师出示背诵练习。帮助学生背诵。4.学生齐背课文。八、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第二题。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重点】理清课文的论证思路,掌握论证方法,理解本文的主旨,深入鉴赏本文的说理艺术;品味《孟》散文的语言特色;古今对读,品评孟子的思想价值,欣赏其人格魅力。学习过程

8、一、检查背诵情况二、重点、难点突破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析]本题旨在从整体把握入手,抓住文章关键,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